亂世達觀:以暴止暴 恐怖平衡
稚子何辜,美國康州小學校園槍擊事件,過百響槍聲震動世界,卻未必可以撼動美利堅國民對個人絕對自由的堅持、對槍枝的迷戀和對暴力的崇尚。
出事地點是典型的美國中產小鎮,與過往多宗同類槍擊案不同,疑兇蘭扎不是窮鬼,不是黑人,不是移民,亦非失業人士,而是出身殷實的白人家庭,與「反社會」扯不上關係。一個衣食無憂、學業優異的年輕人,竟然對自己母親、老師和一群五至十歲的幼童大開殺戒,僅以「精神失常」作解釋,有自欺欺人之嫌,更無法避免悲劇重演。
是誰讓疑兇覺得有權向弱者射出仇恨的子彈?為何殺人兇器唾手可得?為何他會以結束別人生命來解決自己的問題?為何校園槍擊案沒有最恐怖,只有更恐怖?這裏面有太多為甚麼需要美國人自己回答。
目前美國民間槍枝的數量與人口相若,全美可合法購買槍枝的地點約有十三萬處,與加油站數字(十四萬多)相差無幾。今年頭十一個月,聯邦調查局處理槍械持有人背景檢查多達一千七百萬宗,以其人力資源所限,如此「關卡」形同虛設,美國人惟有購槍自保,以暴止暴,繼續生活在我死你也活不了的「恐怖平衡」中。
美國再不反省,奧巴馬下次「有意義的行動」,只會是為更多的槍下冤魂流更多的眼淚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