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民首合作訂保育方案
【本報訊】大埔龍尾興建人工泳灘工程受爭議仍未能啟動,環境局指近日發現龍尾部分地方已受人為破壞,又堆積垃圾,政府會盡快作出改善,亦會研究如何提高教育價值。當局本月十三日會與保育專家及團體開會,商討汀角生態保育計劃。另外,多名立法會議員擔心工程會影響鄰近魚苗區,又質疑工程會影響該區交通及破壞環境,當局指會聘請獨立的環境監察員監察承辦商執行環境紓解措施。反對工程的民間團體「守護龍尾大聯盟」稱,仍未收到政府就撤回工程環境許可證的回覆,考慮或再發信查詢當局回覆限期。
汀角有條件接收物種
立法會昨召開民政及環境事務委員會聯席會議,討論大埔龍尾興建人工泳灘。環境局副局長陸恭蕙表示,當局本月十三日會與保育專家及團體開會,商討汀角生態保育計劃。她說,香港從未有官民合作制訂保育方案的經驗,首次會議將集中探討將來的合作模式。她又透露,當局發現龍尾部分地方已受到人為破壞及堆積垃圾,當局會作出改善,向市民提供休閒環境,亦會研究提高教育價值,讓專家及學生可在龍尾進行考察。
漁農界立法會議員何俊賢批評,當局只簡單交代工程對附近漁業發展的影響輕微,未能說服業界,又質疑當局未有評估工程對育苗區的影響。議員張超雄則指收到居民意見,擔心工程會影響交通及破壞環境。土木工程處副處長李鉅標稱,除了漁農自然護理署及環境保護署,當局亦會聘請獨立的環境監察員,監察承辦商執行環境紓解措施。他又提到,顧問公司在今年旱季及雨季,先後在汀角進行生態調查,認為汀角面積比龍尾大,有條件接收龍尾的物種,署方在搬遷試演中,成功將約二十種物種搬遷,但期間未有發現具保育價值的魚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