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成手機用戶不知Apps可洩私隱
【本報訊】智能手機廣受歡迎,但鮮有用家關注手機的私隱保障問題。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今年首九個月收到十四宗涉智能手機疑洩私隱的投訴,公署的一項調查亦發現,約六成受訪者不知使用社交網站或下載流動應用程式可能洩露個人資料,故建議多項明智使用方法,免個人資料被盜用仍懵然不知。
WhatsApp與fb最多人用
調查在今年七月,由私隱公署委託浸會大學社會科學研究中心進行,訪問一千零一十三名智能手機用家,發現文字訊息程式如WhatsApp或facebook已取代語音通話,最多人使用。不過,逾一半受訪者不知使用社交網站時,其通訊錄可能被上載,近六成受訪者不知下載流動應用程式時個人資料可能被存取。
公署資訊科技顧問張宗頤指,逾八成受訪者均使用蘋果的iOS或Android作業系統,iOS事先批核所有應用程式,令用家無法得知下載程式時會收集何種個人資料,但用家可在系統頁面選擇是否提供有關資料;Android用家下載程式時列明會存取用家何種個人資料,但下載後無法選擇是否提供。公署已發信兩間公司,要求對方互相學習改進,提升用家私隱度。
私隱專員蔣任宏指,已製作「明智使用智能電話」及「流動應用程式開發商及其委託人須知」宣傳單張,以加強市民及業界的認知,又指中小企如使用雲端服務時應慎重考慮,評估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