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聽雨:十八大指望不上

  • 一場記者會,開得透心涼。對十八大期望甚高的各路人等,聽完發言人蔡名照的記者會,想必沒有幾個不感到失望,滔滔不絕的答問,其實都了無新意。

    按照蔡名照的說法:一,黨章修改的指導思想部分,前面仍然羅列了大串定語,顯示「去毛化」基本無望;二,所謂擴大黨內民主,仍舊停留在中央委員和候補委員的差額選舉階段,此前傳言的差額選舉擴大到政治局,看來又是美好猜測。而在大會公布的主席團常務委員會名單中,政治老人們再次名列其中,而且江澤民還名列第二。

    大會如此開法,一如往年,脫不了左右平衡,脫不了老人政治,脫不了花瓶民主。兩千多名黨代表是中共八千多萬黨員中精英的精英,但他們仍只是表決同意的機器,仍是可有可無的點綴,黨內民主不能有效進步,又何談國家政治生活民主化、制度化?

    一次又一次雷聲大雨點小,中共淪為政改矮子。其實,打開政改大門,並不需要多大工夫,只要黨不再凌駕於憲法,心甘情願接受憲法約束,政改就成功了一大半。遺憾的是,遲至今日,中共仍沉湎於對西方民主的痛斥中,沉湎於一黨專政的榮光中,坊間寄予厚望的十八大,不過是對關注目光的又一次欺騙。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解決三個問題,政改就算真正上路:一,在制度層面上結束老人干政;二,不要只用潛規則約束,應將換屆交接制度化;三,黨內民主選舉真正做起來,將差額選舉擴闊到政治局委員和常委選舉層面。如果中共連這三樣最表面的東西都不夠膽去做,對它還能奢望甚麼呢?

    尤可夫 傳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