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熱辣:超豪展城館拍烏蠅

由規劃署管理、首個以規劃及基建為主題的展城館,耗資二億七千萬元,花五年時間興建,雖然位處中環及免費入場作招徠,但啟用兩個月以來,反應冷淡。記者於平日在展城館逗留四小時內,只有六、七名市民參觀,人流疏落之餘甚至淪為長者歇腳地;即使假日也只是本地團「到此一遊」行程,沉悶展品更招來市民劣評。學者視察展館設計後,直指展館內容缺乏互動,文字太多內容複雜,無助市民提升對本港規劃的認識,擔心公帑付諸流水。

樓高五層的展城館,坐落於中環大會堂旁的黃金地段,據規劃署提供數字顯示,今年八月開館後約兩個月,展館入場數字已達四萬三千多人次入場。不過,根據記者多日觀察,發現人流絕大部分是周末的旅行團,平日館內人流極為疏落,記者曾於平日在館內逗留超過四小時,僅見六、七名市民入內參觀,當中更不乏是入內嘆冷氣的長者。

但周末卻見一輛輛旅遊巴載着多個本地及內地旅行團前往,雖然導遊安排旅客在館內參觀一個小時,但不足二十分鐘,旅客已紛紛離開。

「組合價值」睇唔明

事實上,展館雖裝修得美輪美奐,不過展品設計單調。例如館內設施多以輕觸式屏幕顯示資訊,但就要市民重複按鍵,才能進入找到答案,而且內容涉及不少技術性字眼,如「都會核心區」、「組合價值」等,一般市民未必看得明。

二十五歲財務分析師黃先生參觀後,形容展品乏味,其中四樓「展覽廊」是最「悶爆」的展區。該區主題是全港各區未來十年規劃研究,市民可在屏幕上選擇不同語言(普、英、粵),不過全程只有一人旁白,畫面全是文字:「我知講規劃係好悶,但可以用啲生動啲嘅旁白,或者加多啲互動遊戲吸引人。」

「成個展館似係設計畀規劃師睇,多過畀市民睇;裏面啲資料好零碎、好多字。」中文大學文化管理碩士課程主任何慶基應記者要求到展城館參觀後表示,展城館缺乏鮮明主題,而且內容繁複,猶如一本規劃師檔案冊。

何續稱,展城館不夠「人性」,太多文字難以讓人消化,沒有考慮市民看展覽的期望。他建議當局可以在館內設置模擬街道,兩旁分別是以前的舊街道設計以及街道未來的新規劃,讓市民身處其中感受箇中轉變,比純文字感受更深。

至於館內設置過百個電子屏幕,除部分展示資料外,約二十多個則不停播放遊客對香港的感受,營造「熱鬧感」,卻惹來參觀者反感。何說:「呢啲訪問重重複複咁播,感覺好嘈。」

規劃署:會加強宣傳

中文大學地理與資源管理學系教授伍美琴曾到展城館參觀,她則認為,介紹城市規劃難免比較悶,但始終只有文字和圖則,才能清楚介紹地區的規劃研究:「雖然文字多比較悶,但尚算清晰。」伍建議如有困難,可要求導賞員協助。

規劃署發言人表示,為提升展館吸引力,未來會舉行各類專題展覽、研討會及有獎競賽。另外亦會加強宣傳,例如張貼海報、傳單及豎立路旁橫額等,吸引人流。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方互動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

專案組

由規劃署管理,耗資逾二億元興建的展城館,坐落中環黃金地段。

一個觀眾
平日展館人流極低,主題放映區經常只得一人觀賞短片。

外傭聚集
在展城館外聚集的外傭,亦不知道原來該處是展覽館。

展覽廊3/F
介紹各個地區的規劃流程,可選擇不同語言聆聽,並有小屏幕顯示字幕,但介紹類似投影片簡報,配音聲線亦單調沉悶。

主題放映3/F
主題放映區播放香港基建規劃發展影片,以粵、普、英三語分開播放,每節播放十七分鐘,中間相隔八分鐘才播放下一種語言,若剛錯過粵語,要等上五十分鐘才可再次收聽。

策略宏圖2/F
放置多個屏幕顯示未來香港策略及應急機制,但技術性用語極多,而且輕觸式屏幕偶然反應遲鈍。

城市設計區2/F
講述城市設計原則,例如交通配套及空氣流通設計等,可以翻閱展板,但有部分電子展品尚在測試階段。

室內有「中空」吊掛雀籠的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