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灰白:耶穌和政治

來到以色列,沒法不和耶穌扯上關係。伯利恒見其生,加利利海見其成長,耶路撒冷見其亡,終身陷於政治漩渦。旅程途中,耶穌主要事迹現場多有逗留,對其認識略略加深。

以今天凡人非信徒觀點來看,耶穌有若八十後憤怒青年,不滿家鄉成為羅馬人的殖民地,猶太父老腐敗昏庸,與殖民政府相互勾結,因而意圖改變社會秩序,自然引起當權持份者的憤恨。耶穌以神子之名聚集信眾,宣揚神迹,實則鼓吹「猶獨」運動,最初大家都以為不足為慮。當耶穌甫進耶路撒冷城門便大鬧聖殿廣場,驅趕小販,搗亂商業活動,方才觸動猶太父老神經,開始對其進行政治迫害,最終借助殖民政府之手,將耶穌置諸死地。

耶穌毫無政治背景和資源,獨力向殖民政府和腐敗傳統勢力挑戰,除宗教爭拗,爭取領導權和動搖經濟利益根基也是耶穌和傳統勢力結怨的原因。

任何社會運動,在意識形態、政治理念的層面上,一般傳統持份者最初多會保持中立,但當經濟利益被觸及,持份者便會群起而攻,力保板塊不被移動。放眼今天社會,任何人要在香港以打倒地產霸權作為施政方針,肯定要被排擠和打壓。耶穌也犯了策略上的錯誤,勤於自己組黨,疏於籠絡當權,令其感覺利益受到威脅,因而四面樹敵,終招敗績。耶穌的故事確是今天欲為政者一份良好教材。

譚榮邦 前政務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