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羅之聲:針筒遍布 不容忽視

香港素以美麗的天然海港聞名,即使近年香港港口貨物吞吐量略低於上海及新加坡,但仍名列全球第三位。航運業及港口業務每年為香港帶來超過二百億元收入。

雖然航運業為香港帶來龐大的經濟利益,但亦對香港的生態環境構成嚴重損害。早前裝載一百五十噸聚丙烯膠粒的多個貨櫃墮海,導致南丫島、長洲、坪洲及大嶼南等海岸布滿膠粒,至今仍有不少膠粒隨着海浪沖上岸。事實上,除了膠粒事件,過去多年亦發生不少與航運業有關的嚴重污染事件,例如多年前陰澳對出海域的浮船塢便發生漏油事故,大量燃油污染大嶼北至荃灣一帶海域,令荃灣、大嶼北、青衣及馬灣一帶的養魚戶損失慘重。

航運業除了會構成突發性的大型生態災難,也令美麗的海港長期受到海上垃圾污染。筆者近日在大嶼山的海灘清理膠粒時,發現該海灘遍布垃圾,包括杯麵、水樽、汽水罐、避孕套及生果皮等,令人更驚訝的是,垃圾當中亦包括棄置的針筒。根據筆者觀察,針筒數目之多及遍布範圍之廣,是令人吃驚的。由於針筒數量極多,而該沙灘的位置又極為偏遠,因此那些針筒不可能是吸毒者在沙灘吸毒後遺留下來的,筆者認為那些針筒極有可能來自抵港船隻。由於每年抵港的遠洋輪船及內河貨船高達十一萬船次,若部分抵港船隻的船員染上毒癮並經常在船上使用針筒注射藥物,那些船員為避免在入境時被發現藏有針筒及毒品,便很可能會在入境前將針筒拋進海中。針筒除了殘留毒品,更不排除沾染了愛滋病或其他病毒,一旦有市民誤觸針筒,其生命安全便會受到極大威脅。

儘管海上垃圾問題日趨嚴重,對市民的安全構成威脅,但多年來政府均漠視此問題。多年前筆者曾向當局反映海上垃圾問題的嚴重性,但政府至今仍無動於衷。筆者但願膠粒事件能令政府痛定思痛,加強清理沙灘及海岸的垃圾,制訂全面及完善的海上垃圾清理計劃,確保市民生命安全及海洋生態不會受到海上垃圾威脅。

陳偉業 立法會議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