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措施暫降溫 壓抑需求難治本

一如所料,當局推出兩招壓抑樓市新措施後,樓市即時轉趨沉寂。不過,這究竟是短暫效應,還是可以收到長期效果,目前言之尚早。

新措施有利有弊,引起各界議論紛紛,多位政府官員昨日出來解畫。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陳家強指出,因為長期供求失衡,加上美國推出第三輪量化寬鬆,香港樓價不斷上升,已經脫離市民負擔能力,政府擔心樓市重現九七年「旋轉式上升」一幕,引發經濟危機,所以向境外人士及公司買家徵收印花稅,希望令樓市健康發展,成為用家主導市場。運輸及房屋局局長張炳良則形容,今次是「非常時期的非常措施」,希望令樓市重回正軌。

誠然,房屋政策必須優先照顧本地人的居住需要,在房屋供應不足、樓價持續飆升的情況下,當局向境外人士和公司買家徵稅乃無可厚非。事實上,新加坡及澳洲等地早就有類似做法,可見這種「非常措施」並不「非常」,有人擔心此舉會損害香港的自由市場形象,影響競爭力,實屬杞人憂天。

當然,香港樓價上漲原因錯綜複雜,境外人士買樓只是其中之一,徵收印花稅也許可以減低他們來港買樓意欲,但未必可以解決根本問題。眾所周知,受前朝政府的錯誤政策影響,香港樓宇供應嚴重不足,雖然最近施工量及落成量逐漸增加,但未來三至四年總共也只有六萬多個新單位應市,即使排除所有外來買家,依然無法滿足本地的實際需要。

至於當局提高額外印花稅率及將其適用期延長至三年,亦是一把雙刃劍,其實際成效難以預料,甚至令人擔心可能出現反效果。一方面,新政策可以加強打擊炒賣活動,降低樓市上升預期及亢奮程度;但另一方面,它亦可能令業主更加惜售,進一步減少二手供應,推動樓價繼續「乾升」。萬一真的出現這種情況,當局又有甚麼辦法應付呢?

歸根究柢,樓價飆升的癥結在於供求失衡,治本之道並非壓抑需求,而在於增加供應。無奈在泛政治化的今日,港府拓地建屋阻力重重、寸步難行,陷入「有地動不得」的困境。有人一語中的,正因為當局沒有辦法增加供應,才被迫不斷推出壓抑需求的「非常措施」,寄望未來經濟環境轉變,利率政策更改,樓市自動降溫。這與其說是壓抑樓市,不如說是拖延問題,可惜問題並不會因為拖延而自動消失,何況未來的經濟環境如何發展,低利率將會維持到何時,根本不在港府控制之內。說到底,要長遠解決房屋問題,增加供應乃必由之路。

發展局局長陳茂波也承認,從供應上着手幫助港人置業,比壓抑需求「王道」。然而,知之非艱,行之惟艱,從供應上着手說易行難,市民不敢奢求港府提出甚麼「王道」,只求樓市不要繼續走上「歪道」。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方互動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