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校教師倡撤「死緩期」自願推國民教育

德育及國民教育科掀起的社會爭拗繼續有不同獨特建議,代表全香港約二千名官立小學及中學老師的政府教育人員職工會,撰文建議教育局在現階段只需為自願推行德育及國民教育科的學校,提供支援誘因,取消三年開展期(俗稱「死緩期」)後全面推行的做法,讓各小學透過教與學訂出校本教授德育及國民教育科的方法,此舉既可以令政府在最小的社會矛盾之下完成任務,也可以令到當局貫徹過往百花齊放、多元發展的學校教育方針。

政府教育人員職工會昨就德育及國民教育科撰文,指家長對德育及國民教育科的恐懼,不一定是於這科是否「洗腦科」,而是在客觀情況下,家長不清楚知道學校將會對其子女推行何種模式的國民教育。

至於前線老師的顧慮是因其主要工作及專長是教學,雖能勝任於課材的微調整合,甚至編寫工作,但實際上無法兼顧教學與編製教材。政府教育人員職工會認為,教育局在現階段只需為自願推行國民教育科的學校,提供支援誘因,取消被視為「死緩期」的「三年開展期後全面推行」,以減少政治化和價值判斷的爭論。

《人民日報》籲理性看待

另一方面,《人民日報》海外版昨日亦刊出題為《理性看待國民教育》的評論文章,指根據多項調查顯示,本港青年對國情的認知並不理想,例如香港回歸十五年後,比例不低的青年人仍不知道「五四」精神的代表,也有人不知道國家主席姓甚名誰。特區政府推出德育及國民教育科,正是為了彌補國情認知的缺失,幫助年輕人適應時代的變遷。這樣的出發點原本不該引來質疑,或是被說成「洗腦」。

該評論又認為,缺乏明確的國家認同和文化歸屬感,青年人無法真誠地參與社會決策的討論與推進,現代國家也不可能健康地發展,因此,類似的教育歐美各國皆有推行,只是形式不同。年輕人了解並認同國家,才能正確理解國家政策,抓住機遇。香港是言論開放、訊息自由的社會,學生們接收訊息的渠道多元,要教師們協助「洗腦」也是不可能的。

另外,評論又指教材由各校自行編製,教師們自己搜集教材、設計教學過程和學習模式。全港有二千至三千名老師,要成就洗腦,逐一控制他們的教學方法和內容,難以想像。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方互動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

搵樓18即睇最新樓價走勢、最全面地產新聞及筍盤情報

有學校以舉行升旗禮作為推行德育及國民教育科的一部分。(資料圖片)

早前教育局局長吳克儉就推行國民教育廣泛諮詢家長代表。(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