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識攻略:父親節為何氣氛冷淡?

顧問老師:Patrick Sir

世上只有媽媽好?近年父親的角色正逐漸轉型,除要擔當一家之主外,還身兼母職,照顧子女兼打理家頭細務,但每年的父親節,不論氣氛及受歡迎程度,仍不及母親節,是母親懷胎十月,所以盡得子女歡心?還是父親看似鐵漢,子女都不敢送上柔情蜜意?

Q:為何父親節的受歡迎程度不及母親節?

A:社會普遍認為母親十月懷胎,對子女付出較多,較易感受到母親辛勞。此外,由於性別差異,女性於情感上較需別人關心,子女都希望趁母親節表達對母親的愛。香港雖受西方文化影響,但傳統上,子女對父親的愛都較為含蓄。

Q:香港父親有甚麼角色和責任?

A:傳統上,父親角色受儒家思想影響,是一家之主,主要擔當供養、教育和懲誡子女的責任,長幼之分較明顯。於現代社會,受西方平等思想影響,父親扮演子女朋友角色。此外,很多父親要打理「家頭細務」,而社會亦愈來愈接受父親身兼母職,而不只是擔當家庭經濟支柱角色。

Q:父親節是否已被商人「騎劫」?

A:父親節主角仍是父親,被商品化的程度不及其他節日。這可能是因為餽贈父親的禮物種類較少,難商品化。另外,父親很多時只需子女陪伴到茶樓一聚,甚至不必送禮,已令父親甜在心頭。

延伸思考

1:西方社會強調平等而互相尊重的父子關係,中國社會則重視倫理階級,兩者有何好壞?

A:西方平等而互相尊重的父子關係,好處是容許子女自主發展,提倡青少年的獨立需要,有助提升自尊和自我形象,發掘自己潛能。壞處是因強調個人才能,以致在這種環境長大的孩子只顧表現自己,忽略團體合作重要性。至於中國倫理階級關係,好處是以五倫為中心,講求長幼有序,幫助子女塑造謙讓、守禮、克己和服從的性格。壞處則是因把子女服從父母視為必然,家長與子女欠溝通,形成代溝。處理不善會引起家庭衝突。

2:學校對「家庭教育」支援是否足夠?如何加強香港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

A:現時,主流學校從小學開始,老師已教授關於家庭教育內容。於理論層面,知識確實足夠;但若只是紙上談兵,並不能即時建立和諧關係。最佳做法是每個家庭成員,尤其父母,在家中多些與子女溝通和組織家庭活動,增進家庭成員間的情誼。政府可藉改善經濟環境、推出「家庭友善」措施和增加家庭教育資源等三方面,使市民安居樂業,家庭和睦共處。

聯絡電郵:

studies@on.cc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方互動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

搵樓18即睇最新樓價走勢、最全面地產新聞及筍盤情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