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士加價惹爭議 平衡利益官有責

加風四起,無一幸免。最近的士業界提出加價申請,不但引起市民廣泛質疑,連業界亦出現極大爭議,無法取得共識,而政府則樂得袖手旁觀,乘機擱置加價申請,將皮球踢回業界。

的士業界以燃氣等成本上漲為由,申請起錶加價兩元至兩元五毫,正待港府審批之際,有司機團體臨陣倒戈,質疑加價只對車主有利,建議當局改為增設燃氣附加費,直接減輕司機負擔。鑑於業內爭議不息,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日前通過無約束力決議,反對的士加價,而運輸署則宣布暫緩處理的士加價申請,等待業界有共識後再作處理,但明言難以接受司機團體提出的增設燃氣附加費建議。

事實上,司機團體的質疑絕非無的放矢。近年的士多次加價,受惠最多的是車主,受害的是消費者,司機沒有得到多大好處。港府數據顯示,全港的士自去年七月加價後,營運收入因而下降,尤其上月車用石油氣價升至高峰,的士司機的平均收入急劇下降逾一成,每月平均減少一千至一千六百元,足證加車費根本無法扭轉司機收入下降的窘局。

司機團體批評,業內組織多由車主及車行主導,他們不斷催促當局批准加價,無非為了推高車租及牌價。可以見到,近年每逢的士加價,租金立即隨之上漲,的士車牌亦乘機炒高,事實上,目前的士車牌已炒至五百五十萬元以上,比十年前急升八成,若今次加價獲批,勢必進一步引起炒風。有學者一語中的,當局對的士加價申請長開綠燈,最大的得益者是炒家,而司機則被迫承受加價趕客的惡果,加上燃氣負擔不斷加重,實際收入不增反減。

當然,的士司機建議增設燃氣附加費,也未必行得通。首先,港府審批的士加價時已將燃氣成本計算在內,若另設附加費,即變相出現兩套加價機制,甚至出現重複加價的情形。其次,的士石油氣價格每月調整,如果附加費亦隨之頻頻增減,容易造成混淆及爭端。再說,燃氣附加費設立容易取消難,上世紀九十年代,本港油價因為海灣戰爭而急升,當局曾經短暫設的士附加費,取消時卻引發的士罷駛抗議,前車可鑑,不得不防。

或者有人會問,航空公司一向有收取燃油附加費,內地、英國及美國的士亦有收取燃油附加費,為何本港的士行不通呢?其實,各處鄉村各處例,各地實際情況有別,難以相提並論。更何況,航空運輸與的士運輸有本質上的分別,的士作為民眾日常使用的公共交通工具,車程有長有短,若劃一收取燃氣附加費,會對短途乘客構成不公,難免引起另一場爭議。

總而言之,平衡社會利益是為政者不可推卸的責任,當局應該主動調停的士加價爭議,促成一個各方皆可接受的方案,若草率批准加價,只會為人作嫁衣裳,非但無法改善司機生計,反而可能助長的士炒風,徒添混亂。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方互動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

搵樓18即睇最新樓價走勢、最全面地產新聞及筍盤情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