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筆錚錚:人數有變 換個玩法
中共十八大能不能如以往般在今年秋季召開,近來似乎是個問題,一再有消息傳十八大會延期至今冬或明春召開。因為薄熙來事件影響,中共高層內鬥權爭一時難以解決,十八大最高層人事構成難達「共識」,故十八大難免拖延。所謂十八大最高層人事問題涉及兩大方面,一是中共政治局常委會由多少人組成,二是甚麼人能進入常委會。這兩方面是緊密相關的。
中共的十六大和十七大,政治局常委都是九人,過去有過五人、七人、九人、十一人。如果沒有薄熙來事件,十八大的常委極可能還是九人,除習近平、李克強是「必然」常委外,會有七個新人,但現在盛傳有人提出十八大常委由七人組成。如果沒有薄熙來事件,一直盛傳的七位新人是李源潮、俞正聲、王岐山、張高麗、張德江、薄熙來或汪洋、劉雲山或劉延東。
薄熙來和汪洋一直是「爭執」熱點。汪洋入常,代表胡錦濤的人能多佔一個位子。現在薄熙來出局了,汪洋入常的可能性大增。劉雲山和劉延東誰入常,都可視為代表團派,是胡錦濤的人。如果是這個構成,胡的團派在九人常委會中也只有四席:李克強、李源潮、汪洋、劉雲山或劉延東。
按照中共最高層之潛規則,一個常委在退下時可以向中央推薦自己的接班人。據傳周永康就有意推薦薄熙來十八大入常後接中央政法委書記的班,現在這個推薦已不可能了,於是傳出江系人馬、周永康的親信國務委員孟建柱被推薦上來。如果這樣的話,就有可能擠掉汪洋入常,團派在十八大常委中勢力更弱。
要打破這個格局,有人提出七人常委的方案似乎可以提供新的人事組合、新的「分工」玩法,於是十八大權爭就有了新動向、新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