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古今:個人價值 典範轉移

孔慶東標籤港人為殖民走狗所展現的民族主義餘緒,以及有關港人之國家認同的爭議,乃至本港「愛國派」和「民主派」的長期對峙,若從意識深層次上檢討,都貫穿着相同的基調,不外都折射出一種國家集體主義和個人自由主義之間的抗衡。雙方若能明乎彼此出發點之不同着重,當能較客觀地看到爭執的癥結,亦能更全面地掌握問題的解答。

改革開放此一歷史新階段,恰正代表着由國家向個人的典範轉移。集中精力搞經濟不就是為了改善老百姓在個人層面上的生活?由於外部國際和世界大形勢的全新變化,過去百多年近代中國史的國家危機已根本解除,救亡圖存的使命已基本完成,人民開始不須再被犧牲,追求生活各方面的品質便應是時代的新潮流。

因此,現在也惟有從確保人民生活、由物質上循序升至精神上的增進之中,國家的意義才能有所體現,國家不再是籠罩人民身上的巨獸。在這意義上,美國人民的經驗就很有參考的價值,美國獨立革命不過就為了逃避歐陸其時臭名昭著的帝國和暴君,美國憲法和政府架構設計的重點,即在令人民可以充分防範國家及官員的濫權。

港人相對於內地人,無疑較未受國家體制所壓抑和扭曲的精神面貌,未嘗不可為內地人所借鏡,港人亦應有自信發揮如此之作用。

盧卡爾 美國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