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灰白:台灣月

日前被邀請到大會堂出席一場音樂會,到場時才發現演出者是一個從台灣來的男聲合唱團,由三十多位非常年輕的小伙子組成。最初對演出沒抱多大期望,但是這個合唱團演出水平極高,自中世紀歐洲宗教作品到重新改編用閩南方言唱出的台灣民間小調,都能應付裕如,是近年聽過最好的合唱團之一。

翻閱場刊,才知道該合唱團是由台灣地方政府和工商團體出資贊助的一個文藝隊伍,這次到香港是為「台灣月」作壓軸演出。再追尋下去,發現「台灣月」原來是一年一度在香港舉辦的一個多元化大型文化活動,從二○○六年開始,至今已經是第六屆了,目的是「讓香港的朋友感受到台灣的活力與熱情」。

由這音樂會的優異成績來看,不難想像「台灣月」一定安排了很多高水平的節目。雖然經常參與各類文藝活動,但似乎未有留意到有關「台灣月」的宣傳,平白錯過了不少精彩的演出。

在人文藝術上,台灣的水平比香港高出很多。很可惜,除了台灣電影和流行音樂外,兩地文化交流活動少之又少。以前受制於政治環境,兩地官方老死不相往來;如今形勢已經轉變,雙方亦已決定互設辦事處,但港、台關係一直未見起色。特區政府礙於中央對台政策,難以放手大搞;台灣大選在即,未敢面對「一國兩制」的挑戰,也不能過分積極發展官方接觸。很多人曾憧憬可以利用香港作為協調兩岸關係的平台,但始終未能成事。

政治未動,經濟、文化先行;港、台兩地雙邊投資只能說是差強人意。「台灣月」一類活動應該予以鼓勵,通過直接或間接的官方支持,廣為推廣,香港也應在台灣舉辦類似活動。相信大家都同意,港、台原是一家,過分戰戰兢兢,便會寸步難移。

前政務官譚榮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