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府卸責假保育 候鳥天堂變地獄

秋意漸濃,冬天快到,又是千千萬萬候鳥南下避寒的季節,米埔濕地是其停棲覓食的重要一站。令人擔憂的是,由於港府短視及卸責,整個后海灣雀鳥天堂今年隨時變成哀鴻處處。

后海灣得天獨厚,每年冬天便有近三萬禽鳥停棲,當中包括極其珍貴的黑臉琵鷺,若保育得當,不失為香港的賣點。未料到,港府吹噓本港「候鳥之都」招牌的背後,原來卻是犧牲養魚戶的血汗生計,甚至為卸責不惜製造生態大災難。

香港要成為候鳥之都,不能不付出代價,魚塘和農地是其覓食之所,農戶及養殖戶每年損失動輒逾千萬元。養魚戶組織為人為己,今年同意參與保育,願以收取三百五十萬元補貼為條件,開放全港一千個魚塘「幫手餵雀」。可惜,漁戶合作,港府卻「縮骨」,在達成共識前一刻突然「反價」,把賠償範圍大幅收窄至米埔濕地範圍內的魚塘,範圍外的魚塘卻不獲賠償,業界怒斥當局沒有合作的誠意,雙方談判破裂。

本來一個可平衡保育與補償的兩全方案,一個可達致漁戶與禽鳥皆受益的雙贏局面,就此因港府短視而告吹。由於當局不近人情,激怒漁戶,業界為保血汗生計,以及顯示抗爭,決定由昨日起在魚塘張架雀網減災,今年來港過冬候鳥隨時紛紛陷入羅網,魂斷香江,屆時香港亦會由「候鳥之都」,變成「候鳥之墓」。

子不殺候鳥,候鳥卻因子而死。港府平日大花筒揮金如土,僅為海外港人派錢六千元一項,就用去四十億元公帑,然而對業界卻錙銖必計,數百萬元都捨不得撥出,萬一為了一時「縮數」而致使大量候鳥枉死,賠上的是國際聲譽,屆時就是候鳥、漁民和香港的三輸局面。港府短視如此,可謂極之不智。

漁戶以魚獲維生,提出以補貼換取「幫手餵雀」,是可行之法,而相比每年千萬元魚獲的經濟損失,要求三百多萬元賠償並不過分,難道港府要保育的面子,卻慷漁戶之慨,自己不用承擔的嗎?至於硬性畫地為牢,規定濕地範圍的魚塘獲賠,範圍以外則不賠,這個邏輯就更加荒唐可笑,海闊從魚躍,天高任鳥飛,莫非官僚有本領指揮雀鳥只准在濕地覓食,寸步不逾?正如立法會議員嚴斥,港府推行保育要攞威,又不肯作出承擔,做法對業界不公平。

說穿了,港府搞的根本是假保育,徒有其形,卻無其實。類似的醜聞不絕如縷,從「香港十景」之首的大浪西灣自然生態險遭剷平,到李小龍故居建館計劃一拖再拖;從景賢里大宅慘遭破壞,到大坑舞火龍難以為繼,事實在在證明,港府無論是對傳統文化還是生態環境,都是漠不關心。所謂「發展與保育平衡發展」,只是為了虛應民意,沽名釣譽。

港府卸責假保育,候鳥天堂變地獄。夕陽港府抱定末日心態,得過且過,胡混度日,受害的不僅是七百萬市民,還包括成千上萬的無辜候鳥。無能政府害人害物,莫此為甚。

「Money18免費即秒股票報價網站」現推出8升級功能,財經資訊,實時實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