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袋稅弄巧反拙 糊塗官製造垃圾

夕陽政府施政無能,爭議較大的政策固然無力推動,連在市民普遍支持的環保領域也是節節敗北。在首階段膠袋徵費成效不彰、塑料廢物不減反增的情況下,當局依然一意孤行,推出第二階段徵費諮詢,隨時再撞大板。

首階段膠袋徵費實施兩年,港府大吹大擂,聲稱膠袋用量大大減少,成績令人滿意。但事實根本不是那麼一回事,膠袋業界近日公布調查踢爆真相,指自徵費以來,除了徵費的背心袋和穿孔袋下跌六成八及兩成,其他膠袋用量大幅上升,當中不織布袋及垃圾袋分別增加九成六及六成三,令整體塑膠原料使用量較兩年前增加兩成七。

膠袋使用量有增無減,宣告徵費政策徹底失敗。「東方報業民意調查」顯示,三成四受訪者認為當局弄巧反拙,好心做壞事;兩成四認為措施擾民而成效低;兩成六更直指徵費無助減少塑膠用量,應該撤回。

膠袋徵費效果不彰,並不令人奇怪,其他推行有關政策的地區已是前車之鑑。有監察團體指出,蘇格蘭已否決膠袋徵費建議;新西蘭執行了兩年,和香港一樣塑料耗量不跌反升。早知今日,何必當初,港府推行膠袋稅之前,各界已一再引用外地經驗,警告效果成疑,奈何港府置若罔聞。而事實證明,膠袋稅政策是庸人自擾。

更令人難以接受的是,在首階段措施觸礁後,港府不是有錯就改,反而擇惡固執,愈陷愈深。當局計劃將徵費政策推廣到全港,不織布袋納入徵費範圍,同時又建議零售商毋須將收費上繳庫房,這簡直是莫名其妙。膠袋徵費之所以是「稅」,說明它只能作公帑之用,如果港府不徵收,反推給零售商,結果將是名存實亡。兩成八受訪者認為,港府建議向不織布袋徵費是無檢討政策失敗原因,愈踩愈深;三成三更直指政府環保政策失敗,只識向市民開刀。

膠袋稅政策亂到如斯境地,全因港府思慮不周,未有及早堵塞濫用不織布袋的漏洞。早就有人指出,當手挽袋及背心袋使用量大跌,不織布袋的濫用情況便會日趨嚴重,雖然不織布袋俗稱「環保袋」,其實所含塑料較一般相同大小的膠袋多數十倍,只有在使用數十次以上的情況下,才會有環保價值,否則會造成更大污染。

要解決膠袋污染問題,其實並不是沒有辦法。正如回收業人士指出,使用過的膠袋,在一般人眼中是廢物,在他們眼中卻是「寶」,可循環再造垃圾袋。事實上,業界多年來一直向港府要求提供土地、廠房、技術等協助,惟至今未有回音,加上宣傳教育缺漏,令市民不知不織布袋是用塑料製成,分類及回收也就無從入手。眾所周知,垃圾分類、回收、教育等,皆環保首務,港府連這三樣基本功都不會做、做不好,高官得過且過,胡混度日,由此可見一斑。

本屆政府推動環保幾乎一事無成,連膠袋徵費也搞得一塌糊塗,難怪有人形容環境局局長邱騰華為垃圾製造者。上述民調顯示,逾八成市民批評邱騰華能力不足,不勝任環保工作,毫無建樹。可見在香港,最大的垃圾不是膠袋,而是無能的港府。

「Money18免費即秒股票報價網站」現推出8升級功能,財經資訊,實時實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