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聽雨:活在「脆時代」

周末與幾個朋友把盞閒聊,說起內地接連發生的重大工程事故,一位朋友感慨:這些工程上馬時,無不高喊着百年大計質量第一的口號,可是這些本該堅固的設施,往往數年甚至數日間就毀於一旦。頻頻出現的工程事故,讓人心生疑惑:難道我們生活在「脆時代」?此語一出,令人叫絕。

這個「脆」,說的不是流露青春朝氣的卜卜脆,不是能帶給人悅耳感受的脆美聲音,不是爽利明快的乾脆氣質,而是易斷易碎的脆性表現。近日接連發生的浙江杭州錢塘江三橋引橋塌落、雲南公路開通第二天即遭暴雨沖毀、全球最貴的京滬高鐵故障無日無之、福建武夷山公館大橋垮塌等事故,無不展現出易斷易碎的脆弱一面。

對一個時代的特徵,從不同側面觀察,就會有不同的定義。樓脆脆、橋脆脆,乃至各種各樣的「脆脆」事件接連發生,公共設施屢屢成為「殺人」的利器,為「脆時代」的立論提供了事實依據。

何以至此?論者見仁見智,僅從建設的角度看,質量意識缺乏,以及把關措施跟不上公共建設突飛猛進的速度,造成了事故的發生。但解釋事故為甚麼會如此高密度發生,僅從技術角度分析,或尋找偶然的因素,令人難以信服。

深挖下去,就會發現,幾乎大多數重大工程事故發生的背後,都有人禍的因素。由此不難明白,那些標榜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的重大工程普遍暴露出的脆性,實際上是整個社會易斷易碎特性的另類表現。觀察人際關係,屢屢看到淡漠甚至冷血導致的不幸;觀察利益追求,以GDP崇拜為集中體現的拜物論大行其道;觀察評價體系,正義公平成為奢談,社會道德淪喪與誠信缺失,互利只是願景,互害才是現實;觀察官民之間的對立,更是到了衝突一觸即發的地步。

脆時代令人恐懼,這就不得不考慮:哪一座橋更有韌性,能讓人們安全抵達彼岸?中國發展到現在,在社會繁榮富強的表象下,暴露出各種深刻的危機,在此局面之中,從設計者到建設者都有必要反思:怎麼樣才能畫好橋、建好橋,進而用好橋,而不是勞苦半天,一朝垮塌?

尤可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