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知健:海洋生物刺傷浸熱水解毒

【本報訊】炎炎夏日,男女老幼都愛跑到海灘盡情玩樂消暑。不過,市民進行水上活動時,要小心被海洋生物刺傷。有急症專科醫生指出,暑假是市民被海洋生物刺傷的高危期,倘海洋生物的毒液進入人體,嚴重者可令皮膚壞死,尤以釣魚郎最易出事。傷者可用熱水浸療法分解毒性。有本地研究發現,利用保溫箱盛載熱水可保持水溫,更有助紓緩傷口痛楚。

嚴重可致皮膚壞死

急症專科醫生馮顯達表示,暑假較多人會到海灘游泳或潛水等水上活動,被海洋生物刺傷而中毒的求診者亦較平常增兩成。街市魚檔、海灘是被海洋生物刺傷的「危險地點」。馮以診症經驗為例,指大半數求診者都是釣魚發燒友被坑鰜魚的魚鰭刺傷,整隻手會持續痹痛幾小時才會減退;市民到海灘若不小心踏到躲在海床的魔鬼魚尾巴或海膽,便隨時會被刺傷中毒可致皮膚壞死。被海洋生物刺傷需要及時「解毒」。馮顯達解釋,傷者可即時以海水沖洗傷口,去除傷口上毒素,然後用塑膠製的器皿載滿攝氏四十至四十五度熱水,將傷口浸在熱水約三十分鐘,利用熱水破壞毒素,減輕麻痹和痛楚。

《急症醫學期刊》便刊登基督教聯合醫院對熱水浸療法研究,利用一名健康者進行活體實驗,重複沉浸手掌在金屬器皿、膠箱及保溫箱。發現熱水若置於金屬及膠箱內,五至十五分鐘已即冷卻,但保溫箱仍可在半小時內維持溫度。

不少市民喜愛潛水,但需小心被海洋生物刺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