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筆錚錚:朝廷不能不重視特首民望

國務院港澳辦主任王光亞說,下屆特首要有「較高的認受性」。所謂「認受性」就是民望,王光亞提出這一條件,似乎是為范徐麗泰「度身訂造」,為她造勢。因為誰都知道,范太的民望比唐英年、梁振英高出很多,若范太當特首,在香港市民中自然會有「較高的認受性」也。

朝廷今次提出當特首的「認受性」問題,表明朝廷開始重視民意支持與否對何人當特首十分重要,這直接關乎特首和特區政府的管治。當年,董建華在連任第二屆特首時,他的民望已十分之低,民怨民憤十分之大,但因為朝廷只挺他一人當特首,在「小圈子」中因「無人競爭」而「自動當選」,這個局面更加「激嬲」了香港民意,令董伯伯的民望更低。結果,董建華在第二任遇到了更大的麻煩和挑戰,不久便發生了「七一」五十萬人上街遊行,怒吼「董建華下台」。

曾蔭權上台後不久,民意支持度開始下滑,到了○八年推出「擴大高官問責制」時,更是急劇下跌。從那時起,曾蔭權的管治已江河日下。隨着民望跌至谷底,曾政府的管治到了瀕於崩盤之邊緣,曾蔭權本人也在民眾不斷怒吼「下台」聲中苟延殘喘,處境極為狼狽。

這讓朝廷再次看清了民望問題對一個特首執政和管治的極端重要性。沒有較高的民望,就不可能有暢順的施政,政府就會舉步維艱,疲於應付,甚至成為「過街老鼠」也。

柳太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