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台:從歐債危機看亞洲

歐債問題成為死結,因為歐元成員國的經濟發展程度不同,除此之外,她們的國民性格也是截然不同,北歐人嚴謹而勤奮,南歐人懶散而浪漫,歐盟強將不同國家拉在一起,早已鑄下不可原諒的錯誤。

由歐洲的現狀看未來的亞洲,則日本人提倡的「亞盟」堪稱一大笑話。試問亞洲國家間的經濟、政治及文化差異,豈止大過歐洲百倍?就以東盟十國來說,名為一體聯盟,實則一盤散沙,蓋因成員間的政治制度及宗教信仰包羅萬有,有西式民主制度,也有共產主義國家,有伊斯蘭教、天主教、佛教乃至儒教國家。

除了政治宗教,十國間的經濟狀況也出現天淵之別,由人均收入不足七百美元的柬埔寨到接近四萬美元的新加坡,幾乎涵蓋全球人均收入上限及下限。難為日本人躊躇滿志成立「亞元」,卻不知亞洲區內的腐敗國家不在少數,到時應該由誰負責印鈔呢?又如何確保那些三流成員不會侵吞儲備、濫印鈔票?

政經上的先天失調,注定東盟十國群龍無首。新加坡雖然富裕,但只有五百萬人口,難以擔當六億人的東盟盟主。印尼的人口多達二億三千多萬,可惜人均收入只有二千美元,自顧尚且乏力,遑論擔當共主。

放眼亞洲全局,本來最有潛力成為共主的是中國,既然美元傾頹,亞元不可行,人民幣便有機會發展成區內共通貨幣。問題是,對於一個連南海也無力捍衞的國家,我們如何寄予厚望?

林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