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解產科危機 招數愈多愈亂

內地孕婦湧港產子,公立醫院不勝負荷,產科及兒科服務瀕臨「爆煲」。火燒眼眉之際,港府終於提出七招應對措施,包括要求內地孕婦預先接受香港產科醫生檢查、打擊非法中介人、由衞生署統籌及記錄私院簽發的預約證明書等。當局並會成立工作小組,擬於下月底前訂出具體方案,制訂入境配套及明年的內地孕婦分娩名額。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周一嶽聲稱,這些措施可以維持醫院產科的服務質素。但醫生團體卻質疑有關措施化簡為繁,倒不如直接「封頂」更有效;而私院聯會也認為當局過早制訂分娩限額,不切實際。

可笑的是,當局限制內地孕婦來港產子,措施愈提愈多,漏洞及問題也愈來愈多。例如當局要求內地孕婦預先接受香港醫生檢查,防止高危孕婦來港,這固然有助紓緩公院初生嬰兒深切治療部的壓力,問題是,有關檢查程序頗為繁複,同樣加重醫護人員的工作量,一來一往,到底醫院產科的整體工作量是多了還是少了,根本沒人說得準,弄到最後,甚至可能弄巧反拙。

事實上,早於港府宣布限制內地孕婦來港分娩前,部分公立醫院已經自行停收今年的內地孕婦預約。然而,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不少內地孕婦將懷孕周數「報細」,把預產期由今年底虛報為明年初,以博取明年的預約名額,然後憑院方發出的證明書入境,臨盆時才緊急入院,造成產期與預約不符的亂象,令院方大失預算。港府今次的限制措施漏洞多多,誰敢保證不會出現類似問題?

最受詬病的是,港府一刀切限制內地孕婦來港產子,引起中港家庭不滿。對此,當局至今沒有正面回應,僅以「公立醫院難以分辨港人內地妻子身份」為由敷衍了事。官逼民反,民不能不反,最近不斷有團體發起抗議,怒斥當局政策不公,漠視港人內地妻子來港分娩的權利,有中港家庭甚至揚言發起激烈抗爭行動,如果當局再不設法解決問題,更大的麻煩還在後頭。

歸根結柢,當局應對產科爆煲危機的招數林林總總、五花八門,但無非都是一些「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權宜之計,根本無濟於事,而之所以會出現這種窘局,皆因當局短視。過去十年,內地孕婦來港產子由每年數百宗暴增至四萬多宗,公立醫院的產科人手不但沒有相應增加,反而大量流失,醫生、護士、助產士紛紛逃亡,此消彼長之下,產科服務不爆煲才怪。

諷刺的是,港府近年極力鼓吹醫療產業,鼓勵醫院開拓境外客源。只可惜,當局眼高手低,志大才疏,人手沒有增加,配套一塌糊塗,以致將商機變成危機。正如資深醫生指出,培訓一名婦產科醫生,由本科、實習到修讀專科至少需時十年,但港府作風保守,只看眼前需要,欠缺長遠規劃,沒有在多年前開始增加醫科學額,甚至盲目關閉公立醫院的護士學校,乃造成婦產科人手嚴重短缺。尤有甚者,直至火燒眼眉的今日,當局仍然墨守成規,不敢大幅放寬境外醫生來港執業。

古往今來,但凡成大事者,必須高瞻遠矚,坐言起行。港府目光短淺,故步自封,連內地孕婦來港產子也無法應付,還說甚麼發展醫療產業?

Money18免費即秒股票報價網站現推出8升級功能,財經資訊,實時實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