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知健:脊椎導航手術更精確

【本報訊】不少老年人誤以為生骨刺會痛到如「世界末日」。有骨科專科醫生指出,骨刺並非疾病,只是隨年齡增長,關節老化的骨增生,大部分不會引起痛楚;但若骨刺壓着神經線,便會頻現痹痛,嚴重更會導致失禁,患者經藥物及物理治療不果,便需動手術減壓。近年本港引入脊椎導航技術,可掃描3D影像與病人脊椎位置作電腦配對,從而更準確地推測植入螺絲的深度,精確度高逾九成五,適用於微細的脊椎手術。

骨科專科醫生張啟然指,骨刺其實是骨增生,一般人的骨骼十多歲時便會開始退化,但骨刺多在五十歲以上才出現,因隨年紀增長,關節不斷老化,同時軟骨組織亦退化,促成骨骼出現自然的修補及增生。這些骨增生一般會出現在關節壓力較大的地方,例如關節邊緣。大部分骨刺均不會帶來疼痛,但當骨刺壓着神經線,如生長在椎間盤內,神經便會受壓,造成下肢痛楚,患者可能走路時感到雙腳沉重、臀部至小腿地方出現麻痹,小部分人更會嚴重至失禁。

患者痛楚若不太嚴重,會先進行約六周的藥物或物理治療,再嚴重些可按需要使用神經鎮靜劑。但有三分之一患者因痛楚仍沒法改善,終接受神經減壓手術治療。

3D掃描助植入螺絲

為骨骼退化或脊椎嚴重變形的患者施手術有難度,本港五年前引入脊椎導航技術。張啟然解釋,類似的導航技術已在駕駛車輛、體感遊戲機應用,手術前為病人進行3D影像掃描,再將影像與病人真實的脊椎位置進行電腦配對,以便更準確植入螺絲固定骨位,令脊椎手術更能順利進行。

曾接受脊椎手術而需要復修、癌症轉移、脊椎骨折創傷的病人,均適合接受導航手術,但手術成本會增加約一成。他又強調,醫生不但會依賴掃描分析,還會按脊椎手術的經驗進行即時判斷。

「差唔多用晒我十幾萬積蓄醫病都仲痛!」七旬脊椎病患者馮月娥遍尋坊間療法只為醫腳痛,痛足四年,直至進行脊椎導航精確手術後情況終有改善。她曾擔心手術後要長臥病床,但因導航技術令植入物更穩固,反縮短了住院時間至五天便可出院。

「Money18免費即秒股票報價網站」現推出8升級功能,財經資訊,實時實發!

張啟然指,骨刺是隨年齡增長關節老化引起,大部分不會引起痛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