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聽雨:昂山淑姬重獲自由

神州聽雨:昂山淑姬重獲自由

在被軟禁了七年半後,昂山淑姬終於重獲自由。這位在過去二十一年中被幽禁了十五年的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有着堅強的意志,值得世人敬佩。昂山獲釋,不由人不想起尚在監獄中的劉曉波。儘管中國和緬甸有諸多不同,但兩位諾獎獲得者竟殊途同歸,是不能不令人拿兩個國家做一番比較的。

緬甸是軍政府當政,中國是黨天下;昂山當年因組織反對黨被幽禁,進而又被誣以莫須有的違反安全法律罪。劉曉波實是因言獲罪,卻被冠之以顛覆國家罪;昂山屢被當局要求離境,但她堅持留在緬甸,她說:「我的家庭的分離,是我爭取一個自由的緬甸所必須付出的代價之一。」劉曉波面臨的也是同樣遭遇,即使前後四次失去自由,他也決不離開中國。昂山和劉曉波同樣深知,他們追求的民主政治,其根其土都在各自的國家境內,一旦離開,就意味着再也回不來,就會失去畢生奮鬥的目標。

一九九一年,昂山獲得諾貝爾和平獎,她無法前往領獎,只好讓兒子替自己致辭。二○一○年,劉曉波肯定也無法去奧斯陸,而劉的親人,包括太太、弟弟等,遲至現在也無法肯定屆時能離開國境,替他致辭。諾貝爾和平獎歷史上,總共有三位獲獎者和他們有着相同的命運,德國的奧西埃茨基是其中一位,他是反抗納粹暴政的英雄,最終死在納粹集中營。

而今,昂山淑姬自由了,劉曉波仍將孤對鐵窗。他們的命運是在昭示,任何一國,尤其是歷經長期專制的東方國家,走向民主政治的道路,都將是血淋淋的。當年戊戌變法六君子之一的譚嗣同,本可逃走,但卻安坐以待斃。他說:「各國變法無不從流血而成,今日中國未聞有因變法而流血者,此國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請自嗣同始。」「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譚嗣同視死如歸,激勵國人前赴後繼,共和終成。

昂山重獲自由,標誌緬甸一個時代結束,也意味人類社會普世價值的光芒照耀着全球每個角落。劉曉波儘管仍在囹圄,但他並不孤獨,世人等待並且堅信,劉曉波終有重獲自由的一天。

尤可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