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8/2010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港鐵盈利節節升 當知發財須立品

港鐵盈利節節高升,繼去年全年大賺九十六億元後,今年上半年又錄得逾六十六億元純利,大增四成七,羨煞旁人。俗語有云,發財必須立品。港鐵財源廣進,但有否負起社會責任呢?

事實上,作為公共事業機構,港鐵唯利是圖,顯然令人失望,就以上次加價來說,就引起極大非議。金融海嘯餘波未了,通脹猛虎迫在眉睫,市民生活未有顯著改善,港鐵即以「可加可減」機制為由,帶頭掀起加風,導致其他公共事業機構有樣學樣,隧道加、小輪加、小巴加……巴士及電車公司亦先後提出加價申請,其中電車申請加幅高達兩成半至三成。人們可以看到,在這場公共事業加價潮中,港鐵起了極壞的示範作用,引起極大民怨。

除了帶頭加價之外,港鐵為老人家提供優惠斤斤計較,更是令人反感。在全球各地提倡敬老的今日,港鐵逆潮流而行,一度企圖取消長者優惠,後來在輿論壓力下,雖然最終不情不願地延長優惠,卻將優惠期由周日改至周三。難怪有人譏諷,港鐵的字典中只有一個「利」字。

港鐵收費愈來愈高,財源滾滾,但所提供的服務卻愈來愈差,甚至連物業管理亦引起不少爭議。「港鐵住宅業主權益聯會」昨日趁港鐵公布業績發起抗議,力數港鐵在物業管理上的多宗罪,包括濫收費用、帳目混亂、涉嫌違反屋苑公契等等。業主指摘港鐵在錄得龐大收益的情況下,卻沒有積極改善屋苑物業管理。

更加為人詬病的是,兩鐵合併之後,服務質素沒有改善,事故反而愈趨頻密,平均每三日便發生兩宗延誤逾八分鐘的事故,每月發生十多宗「差錯腳」事故,常常導致乘客受傷。

兩鐵合併後事故頻仍,絕非偶然。早於二○○○年,前地鐵公司已推出加裝月台幕門計劃,然而十年下來,仍有多個車站月台未裝幕門,而原九鐵的幕門工程更是遙遙無期。人們始終不明白,為何提到加價,港鐵便迫不及待,但說到保障乘客安全的幕門工程,就拖泥帶水,慢條斯理呢?

如果說港鐵在盈利急增之下堅持加價是為富不仁,拖延幕門工程是漠視乘客安全的話,那麼,港鐵作為最大股東的八達通公司出賣市民個人資料,更是巧取豪奪。在出賣私隱醜聞中,港鐵一直置身事外,堅稱對事件「不知情」,然而事實擺在眼前,八達通董事局中有多位港鐵代表,對八達通負有監管責任,而中期業績顯示,港鐵從八達通獲得七千七百萬元分帳,不可謂不豐厚。港鐵只知道分錢,對八達通的運作及管理卻不聞不問,對八達通發生的醜聞袖手旁觀,寧非咄咄怪事!

港鐵管理不善,唯利是圖,作為大股東的政府難辭其咎。然而,每當輿論要求政府加強監管,督促港鐵改善管理、負起社會責任時,當局總以「商業決定、政府不宜介入」為由,敷衍了事。說到底,所謂「商業決定」,已經成為政府卸責的最佳藉口,對港鐵營運如此,對油價加快減慢如此,對領匯瘋狂加租也是如此,一句「政府不宜介入」,就將公眾利益拋到九霄雲外。君視民如草芥,則民視君如寇讎,港鐵盈利不斷高升,政府民望不斷下滑,正是發財不立品的必然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