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6/2010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短打長擊:教育平等 說易行難

國家領導人嘗言「改革是要確保社會公平」,這確是說易行難,教育便向來不公平。例如有大量外地民工謀生的上海,有兼併了民工子女學校的公立中學,竟然劃出「隔離帶」,不僅把本地生和民工子女劃分在不同區域上課,連校服、上下課和吃飯時間、師資等也不同,這種歧視,為社會製造分化、不安與仇恨。

最近幾年,中國城市人口急增,好像北京,目前便有超過四十萬名外來兒童,然而,他們升讀中學面臨許多阻滯;在特權面前,實行了近二十年的電腦派位名存實亡,據家長統計,全北京不接收派位生的學校已有二十多所。

而最致命的破壞則源於「共建學校制度」──政府機關和企業單位為了滿足員工子女入學,通過單位贊助錢或物的方式與知名中學建立「共建」關係,從而使雙方「互惠互利」,單位員工子女可以輕鬆享受極為緊缺的優質教育資源。

給予「流動兒童」平等的教育,輿論呼籲由來已久。今年五月,北京市政府廢除了一九八六年沿用至今的《中、小學學生學籍管理辦法》,規定非京籍學生享受同等入學待遇,並且為其建立學籍。

早在二○○四年,北京政府已承諾外來兒童將享有與首都兒童同等的受教育條件和機會,然而,老百姓心中仍存有疑慮:教育部長說要搞均衡化,可為何不先把「共建學校」取消?領導的孩子為何不接受派位而多是往好學校擠?

不取消形形色色的特權,規則永遠不堪一擊。

洪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