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05/2010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醫知健:超聲波內視鏡尋病源

【本報訊】近年內視鏡技術大行其道,協助醫生有效診斷過往難以檢查的小腸等部位,免病人不必要地「捱刀」。元朗博愛醫院內視鏡中心去年九月引入介入性超聲波內視鏡,可伸入患者胃部及十二指腸尋找病變組織,並即時刺入及抽取組織化驗。負責醫生指,中心現負責新界西聯網所有門診內視鏡檢查,每年可進行五千至六千個,消化系統腫瘤及肺腫瘤檢查準確度提升至近九成,病人輪候期縮短至最長兩個月。

博愛醫院○七年成立內視鏡中心,現時擁有的內視鏡包括介入性超聲波內視鏡、超聲波氣管鏡、膠囊小腸內窺鏡及氣囊小腸內窺鏡。

刺入胃腸抽組織化驗

該院內科及老人科副顧問醫生黎兆榮表示,最新引入的介入性超聲波內視鏡,利用軟管將超聲波探頭及電子鏡頭,由患者食道送入胃及十二指腸,醫生一旦發現疑似病變組織,可即時利用細針刺入及抽取組織作進一步化驗。此技術亦可應用於末期癌症病人,利用刺針注射阻滯腹腔神經叢的麻醉藥物,減輕其痛苦。

黎兆榮表示,內視鏡技術大大縮減了過往動輒長達十小時的檢查時間,現時輪候超聲波內視鏡檢查的患者,平均只需要等候一個月,其他內窺鏡需等候一至兩周,胃鏡則要等候六至八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