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5/2010

流浮山旱廁一分鐘捉廿隻蚊

【本報訊】雨季來臨令蚊患嚴重,政府剛公布上月的誘蚊產卵器指數上升,其中天水圍更屬蚊患重災區,但政府防範措施欠奉,反而民間自組的捉蚊團體即時到流浮山一帶視察,並於一分鐘內捕獲多達二十隻蚊,當中約三分一屬可傳播登革熱的白紋伊蚊。團體批評政府滅蚊措施不足,加上區內公廁設施落後,擔心雨季期間白紋伊蚊大量孳生,威脅居民健康。

食物環境衞生署前日公布誘蚊產卵器每月平均指數,由三月份的百分之一點五升至上月的百分之三點一,其中天水圍的指數達百分之十二點五,屬全港三十八個監察點最高。香港捉蚊協會發言人石國強早前收到市民投訴,指流浮山鳳降村一帶蚊患嚴重,昨日到該處某公廁附近捕蚊,於一分鐘內捕獲最多約二十隻蚊,當中約六隻屬白紋伊蚊。

可傳播登革熱瘧疾

石國強稱,協會約年半前曾於薄扶林捕蚊,每分鐘捕獲約十二隻,今次是三年來每分鐘蚊量最多的一次。他說,鳳降村與天水圍天華邨相隔不足一公里,恐雨季時蚊子數量激增,影響區內居民,蚊患更可能蔓延至天水圍,「白紋伊蚊最遠可飛至數公里外,會傳播登革熱、瘧疾等,尤其對小童健康構成威脅。」

石國強更指出,流浮山一帶數十所公廁仍屬旱廁設計,糞便經常堆積,附近又多溝渠,陰暗潮濕的環境令蚊子迅速繁殖。他批評當局防蚊措施及巡查嚴重不足,「政府只識公布數字,做咗咩防蚊工作根本睇唔到,將公廁換成沖水式廁所根本唔難,點解咁耐都做唔到?」他又質疑誘蚊產卵器指數未必能反映實況,並促請當局盡快改善公廁設施及加裝捕蚊器。

鳳降村村民胡先生稱,該村一直蚊患嚴重,尤其是夏天,擔心蚊子孳生令小童染病,惟有用蚊怕水防蚊,他曾向政府投訴,但情況無改善。食環署發言人稱,數年前當局已計劃分七期將全港四百多所旱廁改為水廁,第五期工程將於今年中完成,第六期設計工作已展開;而署方轄下有二百多隊滅蚊隊,每周至少到各區巡查一次,於蚊患指數較高地區亦加強巡查,必要時會採取檢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