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5/2010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通脹升溫民生苦 港鐵帶頭掀加風

物價上漲,加風四起。統計處昨日公布,四月份整體消費物價比去年同期上升百分之二點四,高於三月份的百分之二升幅,反映本港通脹有逐漸升溫的迹象。雖然當局堅稱通脹仍然溫和,但有經濟學家警告,年底通脹率或升至百分之六,重回○八年高位,當局切勿掉以輕心,否則隨時重蹈當年太遲推出紓緩措施的覆轍。

普羅大眾的日常開支,主要用於衣食住行,面對通脹重臨,生活負擔必定是百上加斤,尤其是公共事業帶頭加價,更令基層市民雪上加霜。下月起,港鐵根據票價可加可減機制落實加價,九成乘客受影響,平均加幅百分之二點零五,部分路線加幅甚至高達百分之八點七。港鐵打頭陣,其他機構有樣學樣,加價潮恐怕陸續有來。

港鐵強調今次是十三年來首次加價,但事實上,此一理據似是而非,根本站不住腳。須知過去十三年本港經濟出現多次起落,並且經歷長時間的通縮,港鐵從來沒有因應通縮減價,如今經濟復甦剛剛開始,似有若無,不少人仍在金融海嘯餘波之中苦苦掙扎,港鐵卻急不及待加價,這不是輸打贏要又是甚麼?最離譜的是,港鐵加價後竟出現部分路線八達通收費高於單程票的荒謬情況。正如不少人批評,港鐵一意孤行加價,無異對升斗市民落井下石。

必須指出,港鐵一向接受政府變相資助,不是一間純粹的商業機構。以南港島線的黃竹坑站為例,港鐵計劃在車站上蓋興建十四幢住宅大廈,估計至少可為港鐵帶來二百多億元收益,遠遠高於興建南港島線的百多億元成本,這難道不是政府對港鐵的變相補貼嗎?其實,港鐵除了在發展物業方面獲得政府變相補貼之外,即使興建西港島線,亦由政府提供一百二十七億元巨額補助,這難道不是納稅人的血汗錢嗎?港鐵佔了便宜還賣乖,一味強調票價多年無加,卻絕口不提這些「額外收入」,這顯然是說不過去的。

俗語說,發財必須立品。在政府的支持下,港鐵財源滾滾而來,去年全年勁賺近一百億,再加上樓價高企,預計今年度的物業收益甚為可觀,根本沒有加價的迫切需要。更何況,港鐵經營的是公共事業,其營運由政府間接補貼,可說是一盤穩賺不賠的生意,市民要求港鐵負起社會責任,顧及基層市民的生活苦況,實屬合情合理。

近幾月來,本港公共事業紛紛加價,電費加、小輪加、小巴加、租金加、大老山隧道加,如今連港鐵亦踩上一腳,升斗市民又如何自處!自港鐵公布加價以來,各界批評之聲不絕於耳,昨日又有團體前往港鐵總部抗議,炮轟港鐵只懂加價,服務質素每況愈下;在多個網上討論區,市民亦一面倒反對港鐵加價,可見港鐵加價激起市民極大反感。

歸根究柢,問題皆出在政府身上,作為港鐵的大股東,政府漠視黎民疾苦,縱容港鐵帶頭掀起加風,可以說是非常不負責任。過去十年,當局從港鐵收得近二百二十億元股息,為甚麼不用這些錢提供優惠,照顧弱勢市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