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5/2010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醫知健:防水避免「游泳耳」

於炎炎夏日之下前往泳池或海灘暢泳,是解暑良方之一,不過如果不小心護理耳朵,便有機會患上「游泳耳」,即急性外耳炎。一般來說,耳殼至耳膜之間的耳道需保持乾爽,所以會分泌具防水殺菌的油脂層,才能避免受細菌感染,但倘若耳朵經常接觸池水或海水,令耳道環境變得濕潤,便會增加感染的機會,尤其是一些習慣挖耳的人士,他們可能在挖耳期間弄破耳道的皮膚,進一步提高發炎風險。「游泳耳」患者初期會感到耳朵痕癢、耳道輕微紅腫、有液體從耳朵滲出,但及後痛楚不斷加劇,而且會出現流膿的情況,聽覺也受到影響,而膿液也可能與耳垢混在一起,令耳垢發脹,造成耳道阻塞,產生脹痛感覺。

治療方面,醫生會借助顯微鏡清除積聚於耳道內的耳垢、分泌物、膿液等,然後視乎耳道的發炎情況,處方抗生素、消炎藥或類固醇滴耳劑紓緩耳道紅腫的情況,而治療期間必須要暫停任何水上活動,以免再次弄濕耳朵。

不過,預防勝於治療,游泳前後可多做「防水」工夫,包括游水前佩戴耳塞或泳帽,減少水分進入耳道、游泳後把頭側向一邊,然後用手將耳廓向後方拉,將耳道拉直,讓流入耳道的水分排出,並用毛巾或棉花輕輕抹乾耳朵,吸取耳道口外的積水,但不要挖進耳道,以免造成傷害。

耳鼻喉科專科林建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