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5/2010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港府有眼不識寶 牆內開花牆外香

香港理工大學研發的電動車Mycar遭港府冷落多年,最近終於大放異彩,除了獲美國一間汽車製造商邀請入股,繼歐洲後再打入美國市場;同時,全球首個環保旅遊島丹麥博恩霍爾姆(Bornholm)亦宣布購入數百架Mycar供島上旅客使用。一時間,各地邀約和定單紛至沓來,既揚眉吐氣,亦為港爭光。

港產電動車揚威國際,證明本港並不是沒有科研人才,也不是沒有能力研發出世界一流的科技產品。可笑的是,此前對這款電動車一直無動於衷的港府亦忽然識貨,環境局局長邱騰華大讚Mycar為港爭光之餘,並宣稱政府有意訂購。可惜,這遲來的秋波,已無法挽回人家的芳心,Mycar生產商已將目標瞄準歐美市場,志不在香港矣。

事實上,Mycar無論技術和性能均走在世界前列,口碑一向不俗,去年在哥本哈根舉行的聯合國氣候峰會,Mycar更獲選為接載嘉賓的穿梭車輛。港府揚言積極推廣電動車,但對本地研發的先進產品卻毫無興趣,反而捨近求遠,購入比Mycar貴近三倍的日本電動車,令人莫名其妙。香港科研成果在外國有人賞識,在本地卻備受冷落,難怪本港科研人才紛紛外流,競爭力每況愈下。

其實,對於本地科研,港府從來只懂錦上添花,何曾雪中送炭?Mycar前景看好,港府才想叨光,正如「光纖之父」高錕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後,一眾高官不忘出來抽水一樣,實在令人忍俊不禁。

港府發展創新科技產業紙上談兵、講多過做,早為人所詬病。科大前校長朱經武、港大校長徐立之以及港產數學大師丘成桐等學者,曾多次批評港府對高新科技支援嚴重不足,加上獨沽一味發展金融和地產業,產業結構過於單調,就算培養出科技人才,也沒有適合的土壤和環境,讓他們可以大展拳腳。

無奈言者諄諄,聽者藐藐,對於學者的逆耳忠言,港府當作耳邊風,從來沒有予以重視。以本港的科研投入為例,不僅無法和美國及日本等發達國家相提並論,也遠遠不及台灣和新加坡等鄰近地區,所謂推動創新科技,說穿了只是葉公好龍。近年來本港培訓出來的不少科研人才,由於沒有用武之地,不得不選擇到內地或海外發展,以實際行動向港府投下不信任的一票。

事實證明,本港不是沒有科研人才和成果,問題是當局不識寶,肥水才會流入別人田。幾年前,科大碩士生汪滔發明了一部自動導航模型直升機,曾在四川大地震救災中大派用場,但這項發明卻備受港府冷待,發明者最終只能選擇到深圳開設公司。科大博士生朱紹恒研發的電腦水墨軟件,也是在港無用武之地,卻在京奧開幕式上大派用場,朱紹恒現時已轉往美國從事產品研發工作。令人遺憾的是,科研專才縱有一身本領,亦難以在本港一展所長,一個連人才也留不住的社會,所謂知識型經濟又從何談起呢?

牆內開花牆外香,Mycar在國際大放異彩,既是對本港科研成果的肯定,也是對糟蹋人才、暴殄天物的港府的莫大諷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