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5/2010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豪言雋語:慢症室

急症室救急扶危,刻不容緩,無論是香港還是外國電視電影,凡是以醫護人員做主角的,例必有醫生在急症室內奮勇作戰、滿頭大汗監視着各種儀器的讀數,經過一輪奮戰後,終於成功令病人脫險……可惜,影視作品終究不是現實,如果拍的不是電影,而是紀錄片,觀眾看到的場景相信將大異其趣──一入急症室大門,只見一個被釘刺傷臂部的地盤工人,等候了十一小時;另一個跌傷後腦的小妹妹,這個情況好一點,只是苦候六小時而已。大家別誤會,這可不是第三世界國家地震災場的畫面,而是沙田威爾斯親王醫院急症室的亂象。

醫院發言人解釋,急症室主要是為病情危急或傷勢危殆的病人診治,急症室的服務承諾是三十分鐘內為此兩類病人治理。至於病情較輕而被分流為次緊急或非緊急的病人,則需要相對較長輪候時間,特別是求診人數較多的時候。

發言人的解釋,可議之處甚多。首先,病情危急或傷勢危殆,為甚麼仍要等三十分鐘才可見到醫生?以心臟病為例,就有所謂「黃金五分鐘」的救援關鍵時間,據專家表示,針對心臟病發的病人,應盡快進行心臟除顫法電擊病人心臟,若等到十多分鐘後救護車來臨才急救,病人的存活率跌至只有百分之二,十萬火急,哪能等到三十分鐘?索性改名「慢症室」得了!

再說,次緊急或非緊急病人到底要等多久,院方也是語焉不詳。甚麼叫「相對較長時間」?可以是六小時,可以是十一小時,也可以是兩天,如此堅定意志守候的,非但不是「非緊急病人」,簡直是鐵人矣!

陸智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