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5/2010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豪言雋語:資源不足 欲救無從?

廿四歲少女阿君早前在私家診所做小手術,接受麻醉注射後突然昏迷,在伊利沙伯醫院救治十二日後終告不治。家屬聲稱曾要求院方延遲「拔喉」,把握哪怕是一線的生機,惟一度遭院方拒絕。

上天有好生之德,醫者更號稱有「父母心」。此情此景,令人想起災場指揮救援的領導人,不是經常強調「只要有一絲救援希望,就要盡百倍努力」?作為激勵士氣的口號,當然動聽得很,但落到實處,如何執行?是不是每一個有一絲希望的人都要卯足勁兒救之,剩下有「兩絲」、「三絲」希望的災民當又該怎辦,人力時間有限,試問又有幾多個「百倍」努力?

當然,這一切都有待前線人員因時制宜作最明智決定,實非「深表關注」、「親自過問」的領導人的深情肺腑之言解決得了。正如阿君的個案,是拔喉抑或繼續治療,當屬專業醫療判斷範疇,但值得注意的是,事件中家屬不期然將問題與醫院資源不足掛鈎,這到底是實情抑或是一時激憤之言?

其實也難怪家屬作如此推論。只要大家輪過急症就知道,排幾個小時後醫生只問你一個大概,又要流水帳式地招呼其他人,更遑論望聞問切。急症室的悖論似乎是:既然排幾個鐘頭未死得,當然急極有限矣。若問:有人躺在大堂神志不清幾小時了,為何還看不上醫生?答曰:這就是了,仲唔返埋位等?最諷刺的是,醫院資源有限,病床數量不足,有時竟可以拿來安慰病人:「阿伯,放心啦,佢哋想攆你出院都嚟唔切啦,仲點會dum你症呢?」阿伯聽完,當堂鬆晒!

陸智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