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2010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環保政策失敗 停車熄匙擾民

本港空氣質素日益惡化,連居港多年的英國環保專家、港大教授賀達理日前也炮轟港府推動環保不力,高調宣布退休後返國「呼吸新鮮空氣」,然而港府在治污方面一籌莫展,推出的停車熄匙立法劣評如潮,未見其利,先見其弊。「東方報業民意調查」顯示,三成四受訪市民認為停車熄匙立法治標不治本;兩成七人則認為新措施添煩添亂,但成效有限。

事實上,對於停車熄匙能否大幅改善空氣質素,各界一直存有疑問。有學者估計,停車熄匙至少須維持三至五分鐘才可收減排之效,而就算在最理想情況下,也只能減少百分之一的懸浮粒子,車輛引擎又開又關卻可能產生更多廢氣。

眾所周知,本港夏天又熱又濕,熄匙後的車廂無異於「流動蒸籠」。有的士團體反映,司機不僅擔心生病中暑,頻密地開車又熄匙,更會加速汽車電池損耗故障,增加經營成本。當局罔顧現實,觸發運輸業界反彈,揚言如港府一意孤行立法,不排除會發起包括罷駛在內的激烈抗爭。

令人難以接受的是,有立法會議員透露,曾建議環境局局長邱騰華委託大學進行研究,釐清停車熄匙會否引致機件勞損,惟對方以「沒有必要」為由拒絕。古人說︰「多算勝,少算不勝,而況於無算乎?」港府制訂政策閉門造車,被市民狠批「治標不治本」以至「添煩添亂」,豈是無因。

正因為民意強烈反彈,當局近日向立法會提交停車熄匙條例草案,建議所有車輛可在六十分鐘時段內享有三分鐘豁免。不過,有關豁免不僅未能釋除疑慮,反而極可能進一步激化官民衝突。上述民調顯示,逾四成受訪市民批評三分鐘豁免執行困難,容易引起爭拗;兩成九人認為很難計算實際熄匙時間。環保團體卻批評新措施「整色整水」,形同虛設,可見停車熄匙不倫不類,極可能減排不成反擾民。

停車熄匙爭議極大且效用成疑,對此市民的眼睛是雪亮的︰近四成受訪者直斥現時減少汽車廢氣的措施未能規管排放最多污染物的舊式車輛。正如有醫學界人士指出,要整體性減少本港交通工具排放廢氣,港府應對症下藥,首先控制舊式柴油車輛數目及遠洋輪船的燃油質量。

值得注意的是,三成四市民認為港府環保政策失敗,主要是因為無對症下藥改善發電廠及珠三角污染源頭。大家可以看到,儘管港府吹噓「珠三角優質生活圈」,港府與廣東省近日簽訂的《粵港合作框架協議》,在環保方面亦有所着墨,但本港空氣質素未見起色之餘,反而鬧出粵港兩地政府制訂區域性減排目標時「計錯數」,令達標日期一拖再拖的笑話。

避重就輕、捨難取易,可說是港府環保政策的最佳寫照,當局不是搞些像停車熄匙立法的小動作敷衍民意,就是向市民的荷包打主意。排污費、膠袋稅、廢電子電器回收徵費……無不把手伸向老百姓。難怪有環保團體批評,政府經常以加價加費來恐嚇市民,「吸新鮮空氣本來係人權,但喺香港就好難。」

港府的環保政策徹底失敗,上述民調顯示,近半市民批評港府對改善空氣束手無策,效果不顯著;三成人更直斥所謂「為藍天打氣」得個講字。問題是,高官治污無方,香港烏煙瘴氣,市民健康受損、外國遊客卻步等代價,卻要由整個社會承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