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2010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政情:小氣候:港滬競爭入大直路

五月的盛事非上海世博莫屬,在半年展期內,上海熱恐會一直燃燒,「東方明珠」大放異彩,「東方之珠」難免斯人獨憔悴。日前,煲呔曾訪滬剛碰上社科院公布城市競爭力調查結果,香港優勢急劇減少,港滬之爭又成了港人怕在心、又不得不掛在嘴邊的話題。本港在外來投資、生產力甚至營商吸引力等方面已經落後,金管局前總裁任志剛最近警告,「如果香港甚麼也不做,一定會有被邊緣化的危機!」暗示金融業也危矣,特區政府還能無視港滬競爭進入大直路,甚至是埋牙衝刺期的現狀嗎?

煲呔曾最近在長三角一帶遊埠,談及本港競爭力日漸被追近時,他仍是彈「兩地各有優勢、互有合作」的老調,刻意淡化危機,更有當世界各地紛紛看好上海成為繼紐約、倫敦、巴黎之後,另一個世界大城市輿論為透明之勢。政府內部或仍抱守香港仍有法制、軟實力等優勢的看法,卻不知,這些實力也有很快消失殆盡的可能……

身兼中國金融學會執行副主席的任志剛獲委出任中文大學國際金融研究所的傑出研究員,日前談到本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前景時,明言本港必須在人民幣走向世界上扮演一個角色:「如果香港甚麼都不做,一定會有被邊緣化的危機!」香港是否甚麼也不做呢?政府曾極力推動人民幣業務,只是業界人士也認為成效麻麻,如人民幣結算系統使用率很低;本港銀行雖獲擴大經營人民幣業務,但是人民幣投資工具不多,甚至無法形成規模化的財資市場再循環,可見政府與業界做得都不夠,而且其中還涉及國策,並非政府單方面可為。

世博之後,上海在金融業的發展必更上一台階。上海市長韓正前段日子訪問台北時,隨即宣布上海的銀行可進行台幣兌換業務,世博期間,當地金融業處理的外幣業務必更大,香港是否人民幣走向世界的唯一出口呢?政府實在要認真研究,更不能抱着與上海優勢合作的心態龜步蛇行,否則清醒的那天,恐怕已成望其項背的窘境!

回歸至今,港滬競爭之說吵了十多年,昔日的老上海,在香港內耗之中回到昔日輝煌的大上海。香港卻至今未找到新增長點,有識者曾指本港應在金融業外拓展更多優勢產業,因為「東方之珠」還存在的優勢僅餘百餘年殖民地歷史後,較上海更具深層次的中西合璧及中西薈萃,因此教育、司法、公證及認證、藝術等方面還有一些值得驕傲的地方。後競爭期的大直路上,香港人能拚的也只剩這些了。

風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