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4/2010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政情:小氣候:坐享發展權 港鐵既商亦官

特區政府動用一億二千萬元公帑,補貼渡輪公司在未來三年繼續營運六條虧損離島航線,果然引發連鎖效應,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質疑政府開了壞先例,恐怕日後會有更多公共交通機構援例要求公帑補貼,矛頭進一步指向盈利豐厚的港鐵,要求提供更多票價優惠,減輕市民的交通開支。

本欄日前已指出,政府由豁免部分費用的方式跳到公帑直接補貼渡輪公司,先例一開,其他公交機構隨時有樣學樣,要求分拆虧損的路線取得公帑補貼,利潤可觀的港鐵將會面對回饋市民的壓力,言猶在耳,事情發展昨已到了眼前。

港鐵去年的盈利逾七十三億元,組成利潤的來源除了車費收益,還包括物業發展、租務及管業,以及外地經營和顧問合約業務等收入;更巧合的是,港鐵早前首次援引可加可減機制,宣布自六月起加價百分之二點零五,並且強調只是按照機制辦事,巨利當前又「被迫」加價,難免成為議員的箭靶。港鐵行政總裁周松崗除了列舉投放十一億元票價優惠的數字之外,再次重彈港鐵是上市公司,在商言商、需要向股東負責的老調,抗衡議員要求提供更多票價優惠的壓力。

港鐵上市之後,政府確實不再全資擁有這間公共交通機構,卻仍然是港鐵的主要股東之一。如果純從股東利益的立場出發,港鐵的盈利愈高派息愈多,政府庫房的進帳也水漲船高。問題是政府作為港鐵股東的角色,不能單從商業利益的角度考量。如果港鐵以追求最大利潤的在商言商立場釐定票價,股東派息增加,庫房得益更可觀,政府卻背負搜刮民脂民膏的惡名。當然,政府可以巧言解釋,庫房收取的港鐵股息會投放於其他公共開支,間接減輕納稅人的加稅壓力,但市民願意接受這種難以直接感受的好處,還是票價廉宜的鐵路服務呢?

港鐵除票價收益外,沿線物業發展也是經營利潤的組成部分,政府批給港鐵沿線上蓋物業發展權,用意是透過有關收益彌補港鐵經營開支,港鐵上市後,物業發展繼續帶來豐厚利潤,但土地發展權由政府批給,屬於公帑資助,港鐵在營運上以上市公司純商業機構自居,卻又坐享政府的曲線資助,再與發展商合作賣樓,政府收取股息,等於透過港鐵進軍物業市場,港鐵其實是一個官商合體的怪物。

風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