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4/2010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鐵筆錚錚:坐困愁城與人無尤

近日「坐困愁城」已成為香江媒體評論中最常見之用語,此皆因為曾蔭權之首席智囊劉兆佳撰文回應調查機構指出香江目前種種嚴重問題時,形容香江府衙之處境如「坐困愁城」也。劉兆佳是曾蔭權身邊之人,又是體制中人,對曾蔭權政府之危困之局最有感受。

坐困者,「守在一地找不到出路」也,史書云「梁武帝不守采石,而台城坐豳」;愁城者,憂愁苦困之境地也,陸游詩云:「狂吟爛醉君無笑,十丈愁城要解圍。」另,愁城也坐窮城解,晚清名臣劉坤一評論張香濤「未呵徒糜巨款,轉令坐困窮城」。張香濤乃封疆大吏,揮金如土,有「屠錢」之名也。

清末在香江辦報的王韜,描述「鵑紅女」時有云:「惟生家素無積蓄,一時為生謀者,難於措置。生幽於羈所,背負芒刺,日坐愁城,一籌莫展。」清梁紹王有云:「當局者既費運籌,旁觀者也難借箸,愁城兀坐,樂境全非。」

劉兆佳以「坐困愁城」形容香江府衙和曾蔭權之處境,實在準確生動。這是怎麼造成的?最大原因乃香江府衙和曾蔭權自作孽也,並非甚麼社會各界「未能達成共識」。所謂「共識論」從來都是假命題,香江社會在許多重大問題上從來不會有甚麼「共識」,過去沒有,現在沒有,將來也不會有。治理香江,引領社會發展,乃政府之責任,政府無能或施政錯謬,社會被民怨民憤包圍,坐困愁城。曾蔭權上台之初民望不俗,內外環境頗佳,他是自己一步步走到今天的,與人無尤也。

柳太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