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4/2010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政情:小氣候:安慰劑遏樓火 有姿勢無實際

由煲呔曾出口術,到財爺鬍鬚曾的「曾四招」,再到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鄭汝樺最新的「鄭三招」,特區政府面對愈燒愈旺的樓火,來來去去都只是虛晃幾招,談不上收到甚麼立竿見影的效果。所謂投鼠忌器,特區政府陷於應否對樓市落重藥的兩難之間,主觀意願做些事壓一壓樓火,消減無樓族(還有換樓族)的怨氣,又怕出重手遇上外圍經濟環境逆轉,樓市一蹶不振,危及內部經濟。

在這種猶豫思維主導之下,特區政府循行政措施的層面應對樓市升溫,一再出台的招式全屬政治化妝的花拳繡腿,並沒有對症下藥。醫學上有所謂「安慰劑」,即是對病症本身並無療效,只會讓病者產生短暫的心理紓緩效果,特區政府的樓市招數可以歸入此一類別,無法遏止樓市持續升溫,只能透過一次又一次的虛招,算是向日形沸騰的民意作一點交代。

事實上,特區政府應對樓市進退失據的致命傷,是為自己畫地為牢,嚴守所謂由市場主導、政府不應介入的立場;如果樓市供求平衡,售價未與市民的供樓能力脫節,政府確實不宜有任何作為,問題是樓市現況已脫離正常軌道,維持市場秩序是政府不應逃避的責任。

一九九八年國際大鱷在本港金融市場興風作浪,市場失衡,特區政府終於拋開不干預自由市場運作的包袱,大舉入市抗擊。本港樓市的現況,與一九九八年的金融動盪實在有太多相似之處,只是市場由股市轉到樓市,國際大鱷變身為包括來自內地的大量熱錢,源源不絕的資金充斥本港物業市場,遇上單位供應量因為早幾年樓市收縮而屢創新低,進一步推高樓價,與市民的基本購買力脫節。

特區政府迷信市場力量解決供求問題,罔顧本港樓市在供應不足之下,迅速豪宅化和投資化。近期多個大型發展商在內地促銷本港樓盤,趨勢彰彰明甚,市場的上車盤空白日形擴大,特區政府原來估算樓市的豪宅與中小型單位屬於兩個不同需求的市場,可以切合不同收入階層的需要,隨着上車盤一類的小型單位精品化,價格被豪宅市場拉動上揚,特區政府的安慰劑式出招,對無樓族而言,不過是蒼白無力的代名詞。

應對樓市兩極化,特區政府不應再倚靠所謂行政措施式的干預手段。當豪宅變成投資(投機?)工具,只要有利可圖,任何干預措施收效甚微,政府的焦點應集中幫助真正的用家,除了活化二手居屋市場,更應適時宣布復建居屋,協助中下階層上車,紓解居無樓累積的民怨。

風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