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4/2010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政情:小氣候:

教育局昨日公布一項以公帑進行的意見調查結果。數據顯示,大部分受訪僱主均滿意本地學士及副學士畢業生的工作表現。這類官方意見調查,在公布之前,早已幾經審核,隱惡揚善,篩走任何負面的訊息,經由官方宣傳機器—政府新聞處發放,當然完全正面陳述,外界難以捉到任何紕漏。

這項調查的對象,集中在二○○六年畢業的受資助院校學士及認可課程副學士,即是目前社會上流行的「八十後」;觸及這個族群,難免繃緊很多人的神經線,「八十後」在高鐵撥款一役,讓各界見識新一代的抗爭手法,帶出他們對就業、居住,以至社會現狀的種種不滿和訴求,煲呔曾政府才驚覺「八十後」竟是被社會遺忘的一代,才氣急敗壞「做啲嘢」應酬這個族群,但有清本探源嗎?

文首引述教育局的調查結果,顯示大部分受訪僱主滿意學士及副學士畢業生的工作表現,這是從僱傭關係的角度出發看問題,弦外之音旨在往政府臉上貼金,經由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資助院校培訓的學士,以及經由官方評核的副學士畢業生,其質素均符合市場要求,足證公帑花得有價值。不過,僱主滿意這批「八十後」的學士及副學士畢業生的工作表現,又是否等同他們滿意現在的工作呢?

近十多年來,一向有個陰謀理論纏繞專上教育。前朝港英政府在九十年代初大力擴展專上教育,其實在製造炸彈:原來屬於精英階級,等於攀上社會流動階梯的大學畢業生,每年畢業人數增加、就業市場的職位數目卻未能相適應,導致大學畢業生日趨平庸化,以往由預科畢業生勝任的工種,逐漸由大學畢業生取代,預科畢業生面對競爭,只能轉而尋求原本只需中五或以下學歷的工作,形成首個惡性循環。

二○○○年特區政府應對亞洲金融風暴導致就業市場萎縮、大量預科畢業生失業的困境,推出副學士課程,透過資助學費把大批預科畢業生留在校園,美其名提供持續進修機會,實際上延緩大批青年人畢業即失業的時間,又製造第二個炸彈。

擴充專上教育,大量開辦副學士課程,確實有助提升人口質素,把香港推向知識型社會,問題在香港的經濟轉型,並沒有與擴展專上教育同步走,苦果正好由二○○○年後逐步投入就業市場的「八十後」承受,由中學畢業生到副學士、學士,不少人面對職業錯配,對現狀心生不滿。「八十後」為何這麼激,他們的怒火如何被點燃,特區政府有掌握問題的核心嗎?如果「八十後」的就業情況能夠與他們的教育背景相符,收入足以應付居住需要,又有誰願意破壞安居樂業的和諧社會?

風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