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4/2010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民怨累積必成災 解鈴還須繫鈴人

中大前日發表民調,首次確認香港並非和諧社會,而認同激烈抗爭的港人多達四分之一,令人憂慮香港隨時出現動亂。對此,當局不但沒有正視,中央政策組首席顧問劉兆佳反而撰文反擊,企圖淡化矛盾,為政府百般護航。

劉兆佳承認,市民的不滿程度持續增加,認為社會不公平的人在增長,愈來愈多人認為香港的社會矛盾不斷增加,包括階級矛盾、政治矛盾、官民矛盾,而引起社會不滿的主因則包括貧富差距擴大、對經濟前景擔憂、對政府施政不滿、青年出路困難、向上流動機會不足等等。但他話鋒一轉,又指部分問題成因是結構性與歷史性的,本有不少應對之道,惟因社會缺乏共識,才令香港「坐困愁城」,他甚至認為香港面臨暴亂威脅是「言過其實」。

劉兆佳將問題歸咎於社會缺乏共識,無非是在轉移視線,企圖為政府解窘。可惜他愈描愈黑,為政府護航不成,反而激起輿論更大不滿。有立法會議員怒斥劉兆佳厚顏無恥,認為他的言論是為政府的無能塗脂抹粉,反映當局不願聆聽民意,欠缺自省能力,令港人對政府更失望及憤怒。有學者警告,現時香港的各種深層次矛盾日趨嚴重,例如在職貧窮、施政不得人心、公務員效率低落等等,對於這些客觀存在的問題,當局不去設法解決,疏導民怨,反而文過飾非,淡化問題,實在令人大失所望。

事實上,本港社會矛盾之所以惡化到今日的地步,恰恰是因為當局漠視問題、迴避問題所致。以貧富懸殊為例,縱使問題不斷惡化,但政府根本沒有正視,甚至不承認香港有貧富懸殊問題。劉兆佳口中的「坐困愁城」,說的不是別人,正正是袖手旁觀、望天打卦的特區政府!

政府漠視社會矛盾,問題只能繼續惡化,民怨日積月累之下,必有爆發的一日,這是理所當然的結果。調查結果反映,認同激烈抗爭的受訪者高達四分之一,對比上次調查結果,短短兩年內激增逾兩成,足證民眾對政府的不滿情緒日益高漲,昔日的溫和抗爭模式,已因民怨的不斷累積而起了質的變化。

颶風起於青萍之末。近年來市民以激烈手法抗爭的場面愈來愈多,衝擊立法會、圍堵禮賓府等幾乎無日無之,這實際上已為政府的管治發出警號,劉兆佳堅稱暴亂威脅之說「言過其實」,不過是夜行人吹口哨,為自己壯膽而已。

扮鴕鳥還不是最差的,最惡劣的是推卸責任。民政事務局局長曾德成被問及政府有甚麼方法紓緩社會矛盾時,竟反叫傳媒「幫吓手」,簡直是倒打一耙,本末倒置。稍具常識的人都知道,在文明社會中,傳媒向被視為「第四權」,其天職就是為民喉舌、監察政府、捍衞公義,而不是為當權者歌功頌德,淪為宣揚「和諧」的工具!

民怨累積必成災,解鈴還須繫鈴人。今日的滔滔民怨,皆因政府施政混亂而起,所有問題必須由政府自己解決,一味逃避現實、諉過於人,只會激起民眾更大不滿,適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