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4/2010

Sun特搜:運署混帳僵化逆民意拒裝反射鏡

【SUN特搜小組記者陳美茵、吳君豪報道】本港每年發生逾一萬四千宗涉及傷亡的交通意外,運輸署只懂高喊「馬路如虎口」、「路上零意外」口號,卻不肯接納民間的改善意見。慈雲山多個行車路口因道路設計問題,司機駕車由小路出大路時,難以察看路面情況,駕駛人士多次要求當局加裝反射鏡,輔助察看路面,惟運輸署處事僵化,竟以反射鏡非標準交通設施及無助改善問題為由拒絕安裝,社區人士直斥運輸署「混帳」,置市民性命於不顧。

翻查運輸署數字,過去五年,本港每年平均有超過一萬四千宗涉及人命傷亡的交通意外,其中在○七年便有逾一萬五千多名司機及乘客受傷或死亡,四千四百名途人受傷。

交通意外的原因,除涉及司機駕駛態度和行人過馬路的安全意識外,道路設計也是重要因素,其中以「小路出大路」發生的意外最受關注。○七年十二月,兩部巴士在將軍澳寶順路三岔路口相撞,導致兩死十七傷慘劇;去年十月,又有校巴與貨車在青衣一個小路出大路位置相撞,三名學童及一名女保母受傷。

落斜小路出大路 極難睇位

在慈雲山慈樂邨,也有三處「小路出大路」、被居民形容為危險路口的地點,其中兩處位於雲華街。雲華街屬一個「落斜」位,有多條小巴、巴士路線經該處行走,由於車流量不多,車輛「落斜」時車速頗急。兩個路口其一是在附近貨車停車場,另一個則是在樂信樓側多層停車場。

本報記者日前駕車先後由上述兩個路口駛出雲華街,發現在貨車停車場的路段,位處一個彎位,記者駛出前望向左邊駛來車輛,但由於車輛在彎位駛下,要將身傾前甚至將車輛向前駛出一點,才能僅僅望到是否有車輛駛來,但又要擔心被「落斜」車輛撞到,感覺甚為驚險。

而在樂信樓側多層停車場的路段,雖然是一條直路,但記者「出車」前向左望,視線卻被一個避雨亭阻擋,難以及早察覺是否有車輛駛至。另外,在樂誠樓迴旋處轉出雙鳳街,驚險程度與貨車停車場轉出雲華街相若,駕駛者難以完全掌握路面情況,「出車」時不慎便會與大路車輛相撞。

居民和駕車人士認為改善方法輕而易舉,只要在這三個路口加裝反射鏡,已可輔助司機察看路面情況。專營交通用品的業內人士指出,安裝一塊三十二吋、適合室外使用的反射鏡,連工包料收費約一千一百元,三塊即三千三百元。

車場私家路准裝 雙重標準

不過,運輸署偏偏與民意唱反調。黃大仙區議會轄下地區設施管理委員會早前討論加裝反射鏡一事,署方代表直指反射鏡「並非標準交通設施」、「顯示影像會有誤差」,反對安裝。

黃大仙區議員袁國強表示,去年起不斷接獲市民投訴,要求在三個危險路口安裝反射鏡,但竟遭署方拒絕。同是黃大仙區議員的法律界人士黃國桐斥指當局雙重標準,難以服眾,他勞氣地說:「任何行車路,就算私人地方、私人停車場但公眾可以入去嘅,法律上都係公眾地方,都係要遵守同樣交通法例,如果運輸署講到反射鏡咁危險,就唔應該畀私人地方安裝!」立法會議員王國興炮轟運輸署「混帳」,處事僵化,應聯同居民和議員實地視察及研究可行性,並非一口拒絕。

本報追問運輸署有關反射鏡問題,回覆前後矛盾。運輸署發言人先強調,反射鏡並非標準交通設施,過往亦無在本港公路安裝反射鏡,又指其顯示的影像,特別是車輛的位置、距離和速度,與實際情況有差異。駕駛者若只憑反射鏡影像,可能會錯誤估計迎面車輛的來勢,反而容易構成交通意外。

補鑊增「慢駛」路牌 一味死拖

但被問及私人停車場或私家路都有採用反射鏡時,發言人又謂,該些私人地方因道路狹窄和彎多,車速較慢,安裝反射鏡可增加視距及減低車輛碰撞的機會。至於慈樂邨的危險路口,該署只表示會加設「慢駛」道路標記及「前面有小路出大路」路牌,提醒駕駛者小心。不過,直至昨日為止,本報在以上路段仍未見有任何改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