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2010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烽火台:不見出路

青少年對現實不滿,抗爭行動時見報端。對於那些行為偏激的「八十後」而言,抗爭的理由固有千差萬別;但對於絕大部分年輕人而言,最大的問題還是看不到出路。

回想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本港經濟蓬勃,產業多元發展,年輕人不愁出路,大學文憑等於前途保證,基層青年亦可憑創業致富。那是一個艱苦的年代,也是一個充滿希望的年代,只要肯努力,人人都有出頭機會。小生認識一位朋友,父親是典型的「五十後」香港人,早年在茶餐廳送外賣,妻子是工廠妹,兩夫婦合力儲錢創業,經過數十年拚搏,一切由無到有,迄今已是一家連鎖飲食集團的老闆,我看到她家中几上那張父母的黑白合照,再看看旁邊那張幾姊妹在屋村公園滑梯上的彩色合照,欽敬之情油然而生。我相信,同類的成功故事在香港俯拾皆是。

可惜最近十多年來,工業大量北移,本港經濟過分依賴投資市場,導致產業單調,年輕人的出路愈來愈窄,大學畢業生的較佳選擇幾乎只剩兩項,一是加入政府,二是投身銀行,再加上港府縱容領匯瘋狂加租、趕絕弱小商戶,令基層青年失去創業機會。年輕人看不到向上爬的階梯,難免對現實感到不滿。對此,政府固然難辭其咎,但部分政客無事生非,令香港陷入無日無之的社會紛爭、政治爭拗,亦須負上相當責任。

梁啟超說:「老年人如夕照,少年人如朝陽……故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如果連少年人也看不到出路,未來香港還有甚麼希望?

林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