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3/2010

中華鱘六月回歸海洋公園

本文重點
【本報訊】有中國活化石之稱的國寶中華鱘將回歸海洋公園。○八年內地贈送本港十尾中華鱘,但半年內三死兩病,海洋公園須將剩餘的中華鱘送返內地「休養」。內地最近決定再送贈十尾中華鱘給本港,並將於今年六月開幕的海洋公園全新展館「中華鱘館-長江足跡」與市民及遊客見面,展館更會首次展出胭脂魚、圓口銅魚、中華倒刺魚巴及白甲魚等長江特有淡水魚種,讓市民探索長江水世界。

10尾中3尾曾居港

即將來港的十尾中華鱘,現於廈門中華鱘繁育基地飼養,當中包括三尾曾於○八年在海洋公園展出的中華鱘。海洋公園發言人表示,斥資逾千萬元打造的「中華鱘館-長江足跡」六月開幕,館外設有長江沿岸自然文化遺產介紹,館內則由一道以先進科技製作的獨特水珠簾幕帶領遊客進入長江水世界,遊客可看到模擬自然環境的長江流域,觀賞中華鱘及多種長江特有淡水魚種。

此外,海洋公園將與「全國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分會」合作研究中華鱘之鹹淡水遷游項目,由海洋公園保育基金贊助,為四尾早前送返廈門中華鱘繁育基地的中華鱘,配上衞星追蹤標籤,再放流海洋,進行生態探索。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專家危起偉博士稱,今次為放流的中華鱘配上衞星追蹤標籤,當中搜集的資料,有助深化認識人工飼養的中華鱘之成長及遷游到海洋的過程。

海洋公園主席盛智文希望透過各種互動有趣的科普教育專案,讓遊客明白長江水生物種的生態,亦希望遊客賞覽中華鱘時,可捐助海洋公園保育基金,支持長江水域保育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