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3/2010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活化工廈欠定位 說時容易做時難

針對施政報告及財政預算案提出的活化工廈大計,當局將於今年四月一日成立特別小組,正式接受工廈業主的重建或改裝申請。發展局局長林鄭月娥昨日透露,不少業主計劃申請將工廈改裝成三星級酒店。此外,為了配合活化工廈政策,發展局將與屬下部門率先搬往工廈辦公。

平心而論,香港大部分工廠早已北移,大量工廈長期空置,部分更處於市區地段,造成嚴重的土地資源浪費,工商界人士提倡活化工廈,說了已不下十年,如今當局終於懂得「地盡其用」,總算是向着正確的方向邁出一步。問題是,活化工廈說易行難,涉及各方面的利益,處理不好,隨時可能惹來利益輸送、官商勾結的質疑。

這種質疑絕非無的放矢,早前有官員親屬被指在活化工廈計劃推出前「未卜先知」購入工廈,正正反映此事的敏感性。事實上,活化計劃還沒接受申請,不少工廈售價已急升,租金亦節節向上,買賣登記創出十年新高。毫無疑問,政府放寬工廈改裝及重建要求,最大的受益者就是業主,為免產生利益衝突疑雲,當局必須提高計劃的透明度。

最不堪的是,工廈租金水漲船高,變相扼殺創意產業的發展,正如有文化及藝術界人士指出,許多文藝團體早已租用工廈作排練室、藝廊及錄音室等,但新措施不限改裝或重建後的用途,擔心會招致業主大幅加租甚至迫遷,趕絕中小藝團的生存空間。對此,林鄭月娥要求工廈業主盡社會責任,向創意及環保業者提供低廉租金。

林鄭月娥的道德勸喻,說了等於沒說。須知道,香港是一個商業城市,工廈業主在商言商,當然要根據供求而釐訂租金。說到底,工廈業主固然需負起一定的社會責任,但扶助文藝團體的責任主要還是在政府。我們認為,政府施政須有全面考慮,而不應針對某一政策瞎搞蠻幹,活化工廈、推動文化創意產業,都是施政報告中的重要政策,既然活化工廈難免損及文化創意產業,當局就應該靈活變通,以其他方式扶持後者,而不是扮鴕鳥,一味將責任推向工廈業主。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芬蘭的第三大城市坦佩雷,便是活化工廈的佼佼者。十八世紀工業革命,坦佩雷成為叱咤一時的工業重鎮,有「北方曼徹斯特」之譽。到了上世紀七十年代,坦佩雷工業式微,大量工廈廠去樓空,於是坦佩雷官民同心協力,將空置工廈改成餐廳、戲院、酒店、博物館等用途,打造與別不同的旅遊景觀,時至今日,昔日的工業區已化身為集吃喝玩樂於一身的綜合蒲點,吸引遊客紛至沓來。坦佩雷的成功關鍵,在於當地政府全面考慮、長遠規劃,將活化工廈與旅遊業巧妙結合。

反觀港府在施政報告提出活化工廈,本是為了推動六大產業,其後,不同官員各有各說,有人說要改建骨灰龕位,有人說不排除可改建住宅,最新版本是改建酒店與政府辦公室,變來變去,竟變得與六大產業毫無關係。事實證明,當局對活化工廈根本沒有清晰定位和具體措施配合,又怎可能不引起混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