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3/2010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市區重建只為錢 助長樓價添民怨

樓價飆升,連專業人士亦大嘆置業難,而財政預算案推出的所謂穩定樓市措施只是隔靴搔癢,完全無濟於事,令民眾的不滿情緒愈趨激化。近日,發展商、建築商及銀行家亦紛紛開腔,要求政府正視問題,甚至明言支持復建居屋。他們異口同聲地認為,高樓價令夾心階層出現置業困難,政府再不着手解決,恐會加深社會分化及深層次矛盾。

資料顯示,本港私人樓宇供應量由○二年的逾三萬個單位急跌至去年的約七千個單位。毫無疑問,政府當年為了收拾因「八萬五」政策而出現的爛攤子,嚴格控制土地供應,正是造成新樓落成量劇減、樓價飆升的主要原因。此外,由政府斥資成立的市建局與發展商合作的重建項目,亦有豪宅化及托市之嫌,被指令樓市炒風火上加油。對此,市建局主席張震遠辯稱,市建局的物業沒有任何購買限制,即使以低於市價賣樓,購買者亦可以市價轉售物業,到頭來得益的只是炒家,不是小市民。

可以毫不客氣地說,張震遠的一番辯解,完全是混淆視聽,強詞奪理。首先,市建局是一間公營機構,以自負盈虧運作,在此大前提下,從來沒有人要求市建局以低於市價出售物業,市民所要求的,是市建局加快舊區重建,同時不要一味興建豪宅,適當增加中下價單位的供應,以紓解基層及中產市民的實際住屋需要。

最近房協推出一批夾屋貨尾單位,雖然被指質素欠佳,仍然吸引大批市民申購,便充分反映民眾對這類上車盤的殷切需求。市建局只需增加中小型單位供應,紓緩樓市供不應求的狀況,市場售價便會自動調節,根本不存在所謂「低於市價賣樓」的問題。

追本溯源,無論是市建局,還是其前身土地發展公司,成立的目的都是加快舊區重建,美化都市,改善市民的居住環境。可惜人們見到的是,多年來,市建局逐漸變質為一間唯利是圖的商業機構,一切以金錢回報為重,重建以豪宅商廈先行,一些迫切需要重建的危舊樓宇反被置諸不理,不但與其成立初衷背道而馳,更為樓宇安全埋下極大危機。較早前土瓜灣馬頭圍道塌樓,有人歸咎於市建局重建不分輕重緩急,並非沒有道理。

事實上,作為一間公營機構,即使政府沒有要求市建局興建上車盤,但在目前樓市供求失衡、樓價飆升的情況下,市建局有必要重新檢討本身的角色,為樓市健康發展發揮應有的作用。

在香港,置業既是民眾安居樂業的先決條件,亦是不少人一生中最主要的投資。財政司司長曾俊華早前也指出,處理樓市問題,必須平衡未置業人士和全港八十多萬名業主的利益。但如何平衡呢?我們見到的是,港府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繩,當年強推「八萬五」政策導致樓市崩潰,如今面對樓市瘋漲,又無所作為,這是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可以說是非常不負責任的行為。最近,連商界人士亦紛紛要求當局正視樓市問題,可見一味扮鴕鳥終究不是辦法,何去何從,當局必須有個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