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3/2010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官商重利忘義 社會溫情流逝

香港雖是商業社會,卻一向充滿溫情,港人大多能發揮同舟共濟的精神,互相關心,互相幫助。可惜近年來,因為特區政府帶頭掀起功利之風,既有的獅子山精神悄然流逝,令香港逐漸變成一個重利輕義的冰冷城市。早前有調查顯示,對香港歸屬感有所增加的年輕人由○七年的近半數大幅減少至約一成五,正正反映此一轉變。

功利主義氾濫,社會唯利是圖,最無助的是長者、公屋居民等弱勢群體。譬如港島南的石排灣邨,銀行基於商業考慮拒設分行,整個屋邨商場只有兩部櫃員機,對不諳電子操作的老人構成極大不便。有邨內長者反映:「我哋好多長者都唔識字,又怕按錯掣,所以唔敢用櫃員機,只好到其他地方嘅分行提款。」為了領取每月的生果金,他們只好乘車外出。

難為財政司司長曾俊華早前還敲鑼打鼓地前往石排灣邨探望長期病患及行動不便的長者,並承諾會研究加強居家安老服務云云。其實,他根本不明白邨內長者的真正需要。長者舟車勞頓,頻頻撲撲,港府卻袖手旁觀,無動於衷,還說甚麼「老有所依」、「居家安老」,叫人如何置信?

石排灣邨的情形還不是最差的,鴨脷洲利東邨居民的處境更不堪。自從領匯接管該邨商場後,不少「競爭力弱」的商戶黯然落幕,邨內唯一的銀行及酒樓亦於去年結業,居民飲茶要專程乘車前往香港仔中心。日前有地區團體發起簽名運動,要求領匯引入銀行分行及酒樓,在短短數小時內已獲得逾千個簽名。居民對領匯積怨之深,於此可見一斑。

凡此種種,反映功利主義已成為一種社會病態。在商言商,銀行等商業機構以牟利為先,無可厚非,但令人不解的是,口口聲聲以民為本的港府,竟也對此置若罔聞。

正如有學者指出,功利主義的病態早於十多年前已出現,當年房屋署對公屋商場愛理不理,任由銀行搬走,後來領匯接管公屋商場後,又大搞高檔化,淘汰缺乏財力的商舖,令所有公屋居民受害。

事實上,功利主義「蠶食」公民利益的情形在外國同樣存在,不同的是,外國政府往往會推出因應措施,保障弱勢群體的生活質素,例如英國及日本等地政府在郵局增設儲蓄服務,讓居民毋須擔心銀行搬走。反觀在香港,港府不但沒有出手解決功利主義對社會造成的負面影響,反而將公共物業交予領匯,助紂為虐,火上加油,令問題愈趨嚴重。

除了領匯,當局對公共交通機構亦是放任不理,以致在全球各地紛向長者提供免費乘車的今日,由港府作為大股東的港鐵竟然與長者斤斤計較。○八年,本港四間巴士公司曾宣布取消長者假日乘車優惠,後來在輿論壓力下才改變初衷。在這些事件中,當局皆以「商業決定」為由置之不理,可以毫不過分地說,在香港,政府就是功利主義的源頭。

戰國時期,孟子前往覲見梁惠王,梁惠王老實不客氣地問:「叟!不遠千里而來,亦將有以利吾國乎﹖」孟子對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施行仁政、維持社會公義,是人們對為政者的基本要求。如果港府連公屋居民、長者等弱勢社群的基本權益也無法保障,就算香港真的可以發展成官員們口中的「紐倫港」,又有甚麼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