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3/2010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振興經濟苦無良策 就業導航貽笑大方

每年財政預算案,財政司司長曾俊華總會提出一些貽笑大方的保就業措施,今年也不例外。號稱為了解決「有工無人做,有人無工做」的錯配現象,最新預算案撥出一億四千萬元公帑,推出為期兩年的「就業導航試驗計劃」,向二萬二千名接受勞工處職位選配後就業滿三個月的市民分階段發放五千元獎金,鼓勵他們投身「無人做」的行業。

曾俊華的就業導航大計,乍聽煞有聲勢,實則不值一哂。須知道,導航計劃針對失業人士,而失業者主要可分成兩類,第一類是很想找工作卻一直找不到的人,只要市道暢旺,有工可開,他們必然重投勞動市場,根本毋須港府「導航」;而第二類是一些壓根兒不想找工作的人,無論當局如何「導航」,他們總能想出這樣那樣的藉口,拒絕就業。

必須承認,社會上總有一些好食懶做的寄生蟲,而「杜蟲」的正確步驟,就是收緊綜援審批,拆除他們的懶竇,然後提供輔導,改變他們的處世心態。如今港府的綜援審批疏漏百出,就業輔導成效不彰,卻想出個「打工有獎」的餿主意,要納稅人拿一億四千萬元來補救官員們的無能,這不是太荒謬了嗎?

退一步說,即使當局用五千元成功「利誘」失業人士出來打工,亦非長遠之計,一旦獎金到手,工作的回報及吸引力驟然降低,對方又有大條道理辭工不做。正如有學者一語道破,派錢成效短暫,無法激勵及挽留員工工作。一來一往間,所謂就業導航無非只是一場瞎折騰,到頭來,那一億四千萬元公帑花了還是白花。

最怕的是,就算只看短期,就業導航的成效也好不到哪裏去。事緣計劃中的就業獎賞僅限月入低於六千五百元的打工仔領取,但本報記者就曾俊華口中「無人做」的厭惡性行業跟進採訪,發現不少工種的月薪遠遠高於此限,其中有護老院的人工高達一萬元仍請不到人,難怪有僱主批評導航計劃閉門造車,憤言:「好明顯唔係人工高就解決到問題。」

至於那些人工低及前景黯淡的工作,請人更是難上加難。有清潔公司負責人表示,過往曾以五千多元月薪聘請工人,但三、四個月也請不到,質疑導航計劃向首日上班的員工發放五百元,「容乜易做一日就走?」此外,有農場主動向應徵者提供每月一千元交通津貼仍請不到人,對比之下,當局何以見得五千元獎金就能解決問題?

說到底,當局要想改善就業,最根本而有效的辦法就是刺激經濟、創造職位,曾俊華也不得不在預算案中指出,「只有經濟蓬勃發展,我們才有更多就業機會」。令人失望的是,當局無力振興經濟,只懂得以小打小鬧的措施敷衍民意,諸如早前的「拆招牌、創就業」、「大學畢業生實習計劃」等等,莫不引起劣評如潮,如今殷鑑不遠,當局又推出一個莫名其妙的就業導航計劃,足證官員們將保就業視為兒戲、視為做騷,已到了冥頑不靈、欲罷不能的地步。

看來,最需要導航的不是失業人士,而是港府亂打亂撞、不知所謂的施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