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3/2010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Sun特搜:五千元津貼誘做低薪工 僱主斥盞搞

【SUN特搜小組記者蕭洛汶、陳美茵報道】財政預算案宣布政府豪擲一億四千萬元,推行「就業導航試驗計劃」,以五千元津貼利誘求職人士應徵一些「無人吼」的工種,並將指標訂於月薪六千五百元以下的工種。不過,按照勞工處的職位空缺記錄所載,具厭惡性及體力勞動的工種,不一定是低薪,反而部分職位連月薪及津貼更高達萬元,但一直乏人問津。僱主批評當局計劃所訂下的「門檻」根本「閉門造車」,而且「諗得太簡單」,直斥計劃到頭來又是枉花公帑「盞搞」之作!

財政預算案建議的「就業導航試驗計劃」,預計於今年底推行,凡失業滿一個月,並經勞工處成功「配對」,覓得月薪少於六千五百元的全職工作,即獲五百元獎金,三個月後共得五千元,以根治「有工無人做,有人無工做」的問題。計劃看似吸引,但記者到勞工處網頁查看,發現只有約兩成職位月薪少於六千五百元,更大多局限於雜工、清潔員、廚工等低技術工種,計劃的涵蓋範圍狹窄,明顯難以對應不同失業人士。

「容乜易做一日就走?」

事實上,僱主們對計劃亦怨聲載道。「一返工拎五百蚊,容乜易做一日就走?」清潔服務公司經理盧永強,以往曾透過勞工處,以月薪逾五千元聘請清潔工人。公司希望增聘兩成男工,負責搬運傢俬等粗重工作。但因清潔工作卑微,而且薪金低,「三、四個月都請唔到一個男工」。

其實「有工無人做」在六千五百元月薪以上的「高薪」工種同樣存在。「呢行逐漸式微,後生仔覺得無發展唔會入行。」在新界耕種四十年的花農梁日信,計劃發展有機農場,過去五、六年均透過勞工處以月薪七千五百元招聘人手,但應徵者全都「做唔長」,工作長達三個月已屬極少數。

部分見工當「交吓功課」

他自言,花農工作需日曬雨淋,由除草、翻土、包裝等「一腳踢」,加上工作地點偏遠,欠吸引力。他甚至比政府更早「出招」,以每月一千元交通津貼吸引應徵者,都「無人吼」。由於見工的不少是「唔憂做」的綜援戶,並非有心搵工,見工時直言只是來「交吓功課」。梁日信更嘆道:「眼見田地遍布值錢嘅球根,經過處理後可以種番花去賣,但依家連『執金』都無人手!」他續說:「就業導航試驗計劃唔係持續性,啲人只會玩玩吓,賺咗快錢就走,同埋政府諗得太簡單,以為掟舊錢出來就得,但無長期培訓,漁護署都有課程培訓漁民,點解花農會無呢?」

同樣未能受惠於計劃的護老院職位,流失率亦高。葵涌一間護老院的註冊社工苦訴,護理工作繁重,更極具厭惡性,「照顧老人家起居飲食,換片、沖涼,仲要抱佢哋上落床,一個禮拜返六日,每日做十二個鐘,少啲愛心、耐性都唔得。」院舍為增聘兩名人手,過去三年一直於勞工處招聘,更曾把月薪由七千元大增至一萬元,卻未能找到「有心人」工作。她無奈道:「我出份人工都高過佢六千五百蚊連獎金,咁多年無人做得長,好明顯唔係人工高就解決到問題!」

標準線倡提升至8000元

學者及人力資源公司也質疑「利誘搵工」的做法。浸會大學管理學系教授趙其琨認為,派錢成效短暫,無法激勵及挽留員工工作。人力資源顧問公司董事總經理周綺華則表示,「有工無人做」屬結構性問題,派錢幫助不大,社會有『安全網』提供綜援、津貼畀唔同人,但商營機構無理由因應政府畀幾多錢,夾硬出人工多過政府津貼!」周綺華建議「利誘」計劃至少延長至半年,相信「無形」誘因如工作成功感、人際關係等有助失業人士持續工作。

立法會議員李卓人指出,「有工無人做」源於人工低、工時長、交通偏遠及工種厭惡性等四大原因,建議政府了解「無人吼」工種性質,如護理工作屬工時長及厭惡性,可限制護理員工時最多每日八小時,增加「更數」及人手。

至於其他薪金低及交通偏遠的工作,則可提供長期交通津貼,並把「低薪」標準線提升至八千元,標準月薪以下人士每月可獲至少六百元津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