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3/2010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政情:小氣候:《歲月神偷》成名累慘兩個局

港產小本製作電影《歲月神偷》一戰成名,喚起了六十後的集體回憶情懷,叫好之餘,背後卻是有人快樂有人愁。喜的是推動創意產業的商務及經濟發展局、直接提供資助的電影發展局;愁的是已擁有外景場地上環永利街業權的市區重建局,還有掌管保育政策的發展局。

近日社會上已開始累積保留永利街原貌的呼聲,市建局也警覺星星之火足以燎原,急急走在火頭之前,表明早已擬訂保留永利街其中兩幢舊唐樓的重建計劃,但風頭火勢,由兩幢樓到一條街,市建局的應對與保持原貌的訴求落差太大了。如何拆解這顆計時炸彈,避免步上保衞天星碼頭、皇后碼頭抗爭的後塵,相信市建局、發展局內部已展開降溫的沙盤推演。

永利街因《歲月神偷》揚名,近日更成為市民懷舊的熱點。不過,站在永利街回望,很容易被街頭與街尾截然不同的景觀混淆。坐落街頭的一幢舊唐樓外貌簇新,與街內其他日久失修、只剩襤褸門牆對夕照的殘破建築群,形成極鮮明的對比,也讓遊人誤以為市建局日後保留的,正是街頭這幢完成翻修的舊唐樓。

其實,市建局決定保留的永利街兩幢舊唐樓位於街尾,外牆斑駁,門窗破落,恍似向遊人幽幽訴說早已被歲月神偷盜去昔日好景,只剩塵封滄桑。該保留的任由荒廢,該拆的卻斥資翻修,市建局搞甚麼玩意?實情是位於街頭一幢舊唐樓接壤鄰街,如果任由敗落,隨時危及途人,儘管難逃拆卸命運,但在等待重建期間,既為安全、也為美化,才出現這般奇特的安排。

發展局局長林鄭昨日在立法會書面答覆議員提問,有關市建局如何防止尚待重建舊建築成為城市炸彈,為永利街這幢獨一無二的翻修舊唐樓提供了註腳。過去五年,市建局投放約一千七百萬元維修已被該局收購、等待重建的舊樓,涉及樓宇約五百五十幢、約六千個單位,永利街的翻修舊唐樓,正是維修安排下的一個小項目。

正因為這幢翻修舊唐樓起了示範作用,永利街其他的舊唐樓,不是也可以原貌翻修,逃過拆卸命運,保留一條街的集體回憶?地區人士坦言,隨着《歲月神偷》稍後在港上畫,民間保留永利街的聲音將會產生滾動效應,成為發展局和市建局的燙手山芋。誰會料到,商務及經濟發展局、電影發展局今日的風光,竟是發展局和市建局未來的夢魘。

風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