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02/2010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舊樓重建大細超 為博掌聲反招怨

土瓜灣早前發生塌樓慘劇,舊樓安全問題再度引起社會關注。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在最新財政預算案中提出,為了盡早解決馬頭圍道倒塌樓宇附近的舊樓失修問題和改善幾百戶居民的生活環境,減輕塌樓事件為他們帶來的惶恐和焦慮,決定在該處立即啟動項目,為附近三十多個街號的舊樓進行重建。

這就奇怪了,維修及重建舊樓,本是發展局與市建局的分內工作,曾俊華煞有介事地在預算案中公布重建項目,令人莫名其妙。說穿了,曾俊華之所以越俎代庖,無非是做騷博掌聲。

正如有學者批評,曾俊華不應為了博取掌聲,在具策略性的預算案中破天荒代市建局宣布馬頭圍道重建項目,因為此舉會讓其他渴望重建的舊區業主有合理期望,而當局根本無力滿足所有人的要求,令他們覺得政府不公平。

事實上,曾俊華的重建騷不但沒有博得掌聲,反而激起其他舊樓居民的不滿。連日來,有不少未被納入重建的鄰近居民提出抗議,有居於五十多年樓齡舊樓的居民指出,大廈有不少僭建物,梯間及外牆的石屎經已剝落並露出鋼筋,「醫番都係嘥藥費」,要求政府把區內舊樓一併收回重建。

平心而論,當局積極推動舊樓維修及重建並無不妥,甚至可以說是應有之義。問題是,樓宇老化並非個別現象,危舊樓宇遍布港九新界各區,預算案提到的重建大計只攻其一,不及其餘,根本無法解決問題。尤其是在預算案這種策略性的文件中宣布個別重建項目,更是開了一個極壞的先例。人們要問的是,塌樓現場附近的樓宇得以重建,但其他舊樓怎麼辦?莫非將來次次都要等到發生塌樓才來補鑊,次次都要等預算案提出重建?

擺在眼前的事實是,目前本港逾五十年樓齡的舊樓超過四千幢,逾三十年的舊樓有一萬七千幢,十年後將增至二萬八千幢。危舊樓宇愈來愈多,主要是因為市建局多年來利字當頭,只專注推動回報較高的發展項目,再加上樓宇檢驗政出多門,執行人員敷衍塞責,修葺令往往淪為一紙空文,令不少舊樓日久失修,猶如一顆顆都市炸彈。

在此情況下,當局要想撥亂反正,必須對症下藥,制訂全面政策,改變各自為政的官僚作風,對全港舊樓進行針對性的維修及重建。但令人失望的是,即使面對塌樓事件的慘痛教訓,當局推出的仍是一些小修小補的措施。慘劇發生後,當局聲稱在一個月內巡查全港逾五十年樓齡的舊樓,被抨為走馬看花;強制驗樓及驗窗計劃亡羊補牢,則被質疑「光驗不拆」;即使預算案提及加快舊區重建,也只是蜻蜓點水,姿勢多於實際。

「為政不在多言,顧力行何如耳。」預算案看似洋洋灑灑,面面俱到,連舊樓重建也兼顧到了,但實際上卻是瑣瑣碎碎,小打小鬧,結果甚麼問題都沒有解決。當局一味坐而論道,誇誇其談,大事做不來,小事做不好,怎怪得市民對預算案劣評如潮?又怎怪得市民對港府怨聲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