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2010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隧道分流無方 添煩添亂有計

針對三條海底隧道車流失衡的老問題,港府煞有介事委任顧問公司進行研究,至今未有結論,預料今年第二季才可提交報告。有消息指,顧問報告將提出多項降低紅隧車流的建議,其中一項竟是調高紅隧的貨車收費,藉以紓減重型車輛所造成的擠塞云云。

如此建議,實在令人啼笑皆非。誠然,以目前的二十四公噸或以上貨車過海收費計,紅隧只收三十元,東、西隧分別收七十五元及一百一十元,三條隧道收費懸殊,確是車流失衡的主要原因。但人們不明白的是,當局要想收窄三隧間的收費差距,為何不是想辦法讓東隧及西隧減價,而是讓紅隧加價呢?

當然,港府可以搬出那套百唱不厭的「自由市場」理論,指東西隧由私人企業擁有,在商言商,當局無權干預。問題是,紅隧加價,正好為東西隧提供更大的加價空間,日後一旦兩隧有樣學樣加價,莫非紅隧也要再次調高收費不成?

長此以往,形成惡性循環,政府與隧道公司鬥加價,紅隧車流不見得會減少,三隧車流失衡的問題不見得可以解決,卻必然苦了市民與運輸業界。難怪消息甫一傳出,貨運業者無不反應激烈,揚言發起堵塞行動抗議。

其實,以加價減少紅隧車流量的建議,完全是無稽之談,觀乎目前三隧收費差距之大,如果紅隧輕微漲價,無法減少車流,如果加到接近東西隧的水平,根本過不了民意一關。事實顯而易見,當局改善三隧車流失衡的最佳辦法,就是設法取回東西隧定價的主導權,降低它們的收費。

記得金融海嘯肆虐之際,資產價格大幅貶值,當時便有不少人呼籲政府把握機會,以較低價錢回購東西兩隧,與紅隧統一管理,一勞永逸解決問題。只可惜,當局舉棋不定,偏要花七百萬元進行顧問研究,結果研究來研究去,竟然研究出這麼一個餿主意。這不禁令人疑惑,到底政府是想解決問題,還是在拖延時間,或者是為顧問公司提供商機?

如果顧問公司真能解決問題,市民倒也無話可說,然而過往事例告訴我們,政府委託的顧問公司所提出的建議經常荒腔走板,或是與現實脫節,或是為港府卸責,幾乎無一符合社會大眾利益。紅隧加價的建議還不是最荒謬的,更離譜的是多年前醫院管理局委託顧問公司研究該局高層員工的薪酬,結果顧問報告竟指醫管局高層的薪酬比市場水平低五成,建議為醫管局高層大幅加薪,引起一片嘩然。

說到底,所謂的顧問研究,無非是官員們卸責的伎倆。港府施政優柔寡斷,怕承擔責任,事無大小都找顧問公司研究一番,日後萬一出了問題,就可以將責任統統推到顧問公司身上。

紅隧加價的建議,反映官員們根本無心解決三隧車流失衡的問題,他們搬出顧問公司做擋箭牌,研究復研究,蹉跎再蹉跎,然後提出一些不切實際的建議,讓事情繼續拖延下去。

人們要問的是,既然港府事事依賴顧問報告,何不索性由顧問公司治港,還要那麼多高官來做甚麼?